章节目录 第50节(1 / 1)

作品:《古代升官日常

皇上沉吟一番,忽然道:“你伯父知道你想要远航南洋吗?”

尽管张彦瑾乃是朝廷官员,要服从皇上命令,可是张仲谦乃是开国王公,为朝廷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皇上知道张仲谦十分疼爱张彦瑾这个侄子,不然也不会在张彦瑾闯下了那么多祸事,他却一直包庇,甚至总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了。

一起同过窗,不如一起扛过枪。

张仲谦对于皇上而言是朝臣更是共同作战过的兄弟,尤其是他时不时回想起那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时,他更是心生感慨。

他乃九五之尊,他可以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但是对于张仲谦,他不能不顾及。

“皇上请放心,臣伯父在臣幼时,便教诲臣要有报效朝廷的鸿鹄之志,臣此番请求乃是报效朝廷,效忠皇上之举,伯父闻言定然会同意,再者臣若去,定然会谨慎小心,保全自己,载粮而归。”张彦瑾拱手再次请求。

皇上沉默半晌才道:“生子当如张彦瑾!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胆气,朕敕封你为南洋都督,正四品!航行准备物资若有需要,皆可禀告给朕。”

“多谢皇上!”张彦瑾谢恩之后,立马收起了先前一本正经的态度,有些嬉皮笑脸道:“皇上,那臣可就不客气了啊。”

皇上被张彦瑾这迅速地转变弄得哭笑不得,抬脚踹了张彦瑾一脚道:“你这泼皮,果真是一点都没有改变!”

张彦瑾嘿嘿一笑道:“物资臣可自行准备,可人还要请皇上帮忙。”

说罢,他拱手道:“还请皇上给臣一道手令,允许臣在沿海各地搜罗水性好的高手,和航行高手,让他们随臣一起出海!”

皇上也不含糊,直接道:“好,宣朕旨意,张彦瑾作为南洋都督,可征召水性好之人同下南洋!”航海去南洋,这是亘古未有之事,对于他这个大魏朝最至高无上的存在来说,更是前所未有的荣光。

现在有人愿意身先士卒,弘扬大魏威仪,他作为皇上怎么能不同意?

张彦瑾在黄修均恋恋不舍的目光下收拾东西回到了宁国公府邸,先把事情告诉了疑惑的张博文和张修武。

大大咧咧的张修武吞咽了一口口水道:“二哥,你不要命了?!”

对于张博文和张修武两兄弟而言,张彦瑾的这个举动,简直就是离经叛道,不可思议之举。放着朝廷好好的从五品官员和四品县伯不做,居然要去航海?

虽说南洋都督这个官职是四品,比以前的工部员外郎要高许多,可问题是,远下南洋那可是玩命的举动啊。

张彦瑾淡淡一笑,安慰两兄弟道:“我调查过了,南洋距离大魏并不远,一月之余便打个来回。”

“你自小就在陆地上生长,从未下过水,现在却要去航海,简直就是胡闹!”张博文气恼不不已,觉得张彦瑾根本就是疯了,他眉头紧皱,怒斥道:“而且这么大的事情,你居然都没有和父亲商量,就自己决定了,真是大逆不道!”

张修武难得和张博文态度一致,他直接道:“二哥,你这么做,父亲肯定不会同意的,奶奶要是知道了,肯定也不会同意,你还是等父亲回来和父亲好好商量商量,让皇上换别人去吧。”

张彦瑾早就知道,要是他先回来和张家人商量航海去南洋这件事,张家上上下下肯定会旗帜鲜明的反对,根本就不可能同意。

可是自古皇权大过天,皇上已经下令了,他们就算是再反对还是会让他去,此乃先斩后奏之计。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今天送66个红包~~~先到先得哦

基友非常好看的脑洞文《古代人保护区by路七酱》已经开坑啦,有兴趣的去收看一下哦~辛苦大家!

【文案—】

百年前,某考古队在探寻古城遗址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一个从来没有人踏足的区域。

那里如同书里的桃花源,完全和世界隔绝,保留着古代的帝制,古代的生活生产方式,古代的文化习俗……俨然一个独立古代世界。

在经历几年的考察之后,一纸研究报告呈现在了最高领导人办公桌上。

同年,相关组织决定,将古代区域入口封闭,成立保护区。

挂牌,古代人保护区。

【文案二】

作为保护区特级保护动物的国师大人,这辈子原本应该清心寡欲,一心带头搞封建迷信。

直到他失踪一年后再归位,京都八卦满天飞——

“听说国师穷困潦倒时,在一个叫上海的村子曾卖字为生,现在一字千金,无数人暴富。”

“听说国师重病缠身时,曾屈身与一北京镇上的恶妇,一天三顿好打。”

……

新任户部侍郎陆迷弟翻遍群书,不禁秉烛夜问:“北京上海是何地?”

古代外冷内撩小国师vs现代洒脱怂萌女

app党直接搜作者名!{路七酱或者古代人保护区}电脑:戳进去

手机党:戳进去

第68章

张彦瑾预料的没错, 果然, 张仲谦晚上回来张彦瑾要辞官出海的事, 气得是眼前发黑,同时也焦急不已。他拉住张彦瑾就要进宫, 让皇上收回成命。

不过在张彦瑾的坚持下, 张仲谦还是勉强同意了,不过张仲谦命令张家上下都要隐瞒住张老夫人,不可将张彦瑾要下南洋的事情告诉张老夫人, 若是张老夫人问起,便说张彦瑾在西州大同, 免得老人家担心。

张彦瑾这前所未有的事情一天不到的功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在权贵圈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老百姓之间也是议论纷纷。

周齐晖和王俭庭更是高兴坏了,觉得张彦瑾纯属就是脑子有问题。南洋对于大魏朝的人而言,是一个未知的存在。

未知的东西是最为恐惧的所在,最为恐惧的事都是来源于恐惧本身。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从未接触过的事情, 便会发挥想象, 从而越发觉得恐怖。

故而大家听到张彦瑾要带人去南洋, 并且放弃掉作为工部员外郎这个轻松的官职,都觉得他这是脑子坏掉了,瞎折腾,甚至是不要命的举动。

放眼望去, 几乎没有人觉得张彦瑾这行为是对的。甚至有人断言,张彦瑾这一次去肯定是有去无回。

张彦瑾的狐朋狗友们的反应也都和张博文张修武一样,不赞成张彦瑾去南洋。

“我真不明白你是怎么想的?好端端的清福不享受,非要去什么南洋?”陈溯一杯琥珀酒下肚,分外不解道。

他看了一眼张彦瑾道:“就算你看不上工部员外郎这个职位,放眼大魏朝,除了蒙荫的权贵子弟,你可是最年轻的县子啊,你居然还不满足?还要去做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我真是想不通你是怎么想的。”

张彦瑾靠在沙发上感慨道:“来回要一个多月,恐怕没现在这种好日子享受了。”

“就是嘛!”陈溯把酒杯往案几上一蹲道:“既然你都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去?”

“探索未知的奥秘,乃是作为人的本能。”张彦瑾大言不惭道。

陈溯学着他的样子靠在沙发上道:“切,少给我整这些虚的,你是什么样,兄弟我还不了解吗?说吧,你过去到底想要干什么?”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见陈溯问到了这个份上,张彦瑾也不再整虚的,他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道:“我们大魏朝的丝绸如此精致,陶瓷如此精美,为何不能跨洋越海,大量贩卖到海外去?”

已经有些微醺的陈溯大吃一惊后恍然明白过来道:“我说你怎么突然就设计出来了中州巨舰,原来是早有打算啊!”

张彦瑾笑了笑,没有过多的解释。

“我陈溯有你这种兄弟,真是三生有幸!”

陈溯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大声道:“你知道不,你成为县子那天,我听说周勤的大儿子周齐烨脸都绿了,以往他都被称是咱们京城子弟中最为出色的所在,没想到你一年时间不到就超过了他!看他以后还怎么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相!”

对于周齐烨和周勤当日脸色不好的传言张彦瑾也听说了,此时听陈溯说起,他哈哈一笑,端起酒杯和陈溯碰杯道:“来干杯!”

***

张彦瑾在安置妥当家中和长安各大作坊的事情之后,张彦瑾就带着张伍二去了西州大同,在把西州大同的事情交付给当初他带过去王石和王久两兄弟后,张彦瑾便带着张伍一和张伍二一起去了安州榆林。

榆林在安州最北部,乃是黄土高原和沙地交界的地带,倚山临水,龙腾虎踞,气势非凡,当地民风更是豪爽直率。

不过这里地势虽好,可在大魏朝也只是农耕之地。

张彦瑾带着张伍一在他当初买下地的地方转了一圈之后,把区域给张伍一大致规划了一番后,就把这里建厂挖煤的事情全权交给了颇有经验的张伍一。

虽说西州大同可以容纳一部分中州的灾民,可在中州大同的灾民若是全部安置在大同,势必会使大同劳动力过于饱和,故而张彦瑾准备把中州灾民中的绝大多数安置到榆林来,建厂建房,让榆林的采煤场发展起来。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张彦瑾便带着张伍二等人去了宁州。与琼州隔海相望,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去占城最便捷的出海点。

至于物资,他则安排给其他人随后运输而来,或者在当地购买。

为了再就近造出一艘中州巨舰出来,张彦瑾直接带着皇上的手谕,从当初造船的工厂调了一批熟练的工匠过来,又征集了不少当地的造船好手,建设了临时工厂,安排他们打造中州巨舰。

与此同时,张彦瑾也开始重金在当地以及其他沿海地区挖掘航船好手,以及水性好的弄潮儿。

虽说跨洋越海这种事情对于内地的人是十分让人恐惧的事情,可对于这些自小就生长在海边的人,恐惧则少的多,再加上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更有想要跟着张彦瑾建功立业的年轻人,不消几天的功夫,张彦瑾就召集到了两百多个航海好手。

张彦瑾将人数大致分为三个队伍,每个中州巨舰上七十多个人。如此一来,航海时每个中州巨舰上的人可以交替换班,在遇到危险时,三个航船上的人也可以互相接济。

航海所需的物资,张彦瑾则参考了当地人出海的建议,购买齐全。

除过他们所用的必须物品,张彦瑾则大肆购买了丝绸,陶瓷等物,准备到达其他地方之时,卖出去,或者换取补给。

花费了两月的时间,才将这些物资筹备齐全。

看似他只需要安排手下的人准备就好,可实际上他也没有闲着。

有过一些简单历史知识的他,绝对不相信沿海的居民们都是胆小鬼,或者是遵守法纪的老百姓,定然有人看中了海上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在相关的国外的航海史记当中了解过一些关于海盗的记载。

以明朝最为著名的戚继光抗倭来说,戚继光在中国正史上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他担任民族大义,和倭寇打了多场胜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可若是抛开中国正史,从隐匿在国外史料或各种地方志之中的历史记载来看的话,便可以发现,与他打仗的倭寇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民间海盗,而这些海盗也只是打着倭寇的旗号而已,船员中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只不过极个别地夹杂了些许日本浪人。

可只要是打着倭寇的旗号,便会让大多数的老百姓或者官府产生畏惧心理。就像是张彦瑾现在面对的情况一样,海盗们的船上只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和大家所知道的常识不同的是,中国的海盗和外国的海盗不同,他们从来不用骷髅旗帜,只会打着平安、温饱的字样,谦卑地祈求。

可实质上,他们的战斗力却一点都不弱。他们不仅依靠着海上的营生手段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还拥有极其强大的武装力量,从这些海盗们手中那一把把寒光闪闪的刺刀,以及飞出铁爪子时矫健的身手就可见一斑。

他们甚至暗地里把控住海上商路,一度让人无法忽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已经准备破洋远航,那他就要做好面对一切危险的准备。

这些天他一直在暗中制作一种名叫突火杆的东西。

现代使用的手-枪张彦瑾虽然不会制作,可是普通的突火杆的原理他却知道。

突火杆是一种管状火器,前粗后窄,中间装上黑-火-药,火-药中间有一根导-火-索顺着长杆伸出窄端,等到使用的时候,点燃导-火-索,空气受热急速膨胀,便会把管子中的黑-火-药快速推出去,达到杀伤的目的。

不过这种事情他却不敢让别人知道,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人用火器。

毕竟突火杆的原理实在是太过于简单,一旦流传出去,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故而他只是安排工匠们帮助他制作突火杆的铁管。他让工匠们先以炼铁,用练成的铁做成管状,再裹烧红的铁液锤成,这样铁管必定坚固无比。然后再将钢锥塞进去不断打磨枪管,让里面变得光滑无比,这样便可以让火-药再被推出的时候,不会出现阻碍。

如此一来,简单的突火杆的外壳就制作了出来。

至于黑-火-药就更加简单了,中国古代自古就有燃放烟花炮竹的习惯,只需要将其中的火-药稍加改良,就形成了黑-火-药,便可以用在突火杆上。

故而给突火杆中填充上黑-火-药,都是他一个人偷偷做的。

这么多天,他也只做出了二十杆突火杆,并且将突火杆装在一个木箱子里塞在自己传递下,谁都没有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