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41节(1 / 1)

作品:《八十年代锦鲤运

这哪里是种树?简直就是种金子。

人家其他地方直接一亩地种下去,没几年就能砍伐桉树,压根不用这么折腾,也能一亩地挣上好几百块钱。

林蕊煞有介事:“搞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啊,重点要看科研成果。再说我气雾栽培中草药的利润不是可以补贴部分的投入吗?”

而且这种投入又不是年年都要有,桉树本身就是一种砍了之后能够直接发芽再长出来的树,相当省事。

除了保证水肥之外,压根就不用管它。

摸着良心说,如果不是因为桉树对地下水的消耗量过大,林蕊真找不出来它任何缺点来。

许厂长哈哈大笑,故意调侃苏木:“你的小金库是不是被她给掏空了?”

折腾这么多玩意头,也就是他们才能想得出来。

苏木微笑:“我觉得蕊蕊这办法很好,这样收集桉树叶也方便。”

许厂长痛快的很:“行啦,咱们开门见山,你们到底想闹哪样?”

这么一座桉树林,总不可能让他白看。

林蕊笑嘻嘻的:“是这样的,我觉得你们造纸厂的那个污水污泥处理,还可以再好好开发利用一下。”

许厂长忍不住眼皮子跳:“你倒是说说看,要怎么个开发利用法。”

“循环利用啊。”林蕊眉飞色舞,“桉树能吃水肥,所以种久了容易土壤沙化,可造纸厂的废水是浇地,是不是特别容易让土壤板结?如此一来,二者就可以综合呀。”

林蕊拍着苏木的肩膀,催促对方拿出自己画的循环示意图来。

很多地方造纸厂都是靠江靠水,就因为造纸业需要大量的水。

在制浆、造纸的过程中,又会产生量多且让人头疼的工业废水。

“叔叔,你每年光处理造纸厂污水要花不少钱吧?”林蕊眉毛眼睛往天上飞,甜言蜜语不要钱,“我一直都琢磨着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总算让我想到点儿门路了。”

将废水简单处理过后,经过充分的氧化,造纸废水就成了浇灌桉树林的水源。

土壤过滤废水当中的粘性有机物,树根吸收其中的营养,桉树林就成了天然的过滤层。

废水为参数提供了生长所需的氮氧化物以及水分,多余的水经过层层过滤后,还可以循环再利用,重新用于制浆造纸。

两个耗水大户,桉树林跟造纸厂通过这般手段就成了互利共生的好伙伴。

至于留在林地上的有机物,完全可以派蚯蚓出马,不仅能够转化为肥料,还能够松动土壤,促进植物进一步生长。

林蕊美滋滋的:“您不是一直愁纸浆来源,还有用水的问题嘛。我听说今年省里头可是动真格了,不允许你们分厂再建在水边。”

许厂长龇牙咧嘴,琢磨了半天之后,才想起来:“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你别看着我们造纸厂好像挺红火的,但方方面面,要花钱的地方也多了去。”

要他照着林蕊这么着折腾,再厚实的家底子也吃不消。

搞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不计较成本;搞工业生产的人,时时都得打好小算盘。

林蕊笑嘻嘻的:“没让您这么来,您就直接在厂旁边的荒山上种上桉树林。”

金县隶属于安省,也是平原地带,所谓的荒山,高度还达不到100米,不用担心难以浇灌的问题。

只要保证种植密度不要太密,一亩地种植100棵,每隔100米,中间保留10米的原生树林,那应当就不愁水土流失,山林物种多样性被严重破坏的问题。

林蕊双眼亮晶晶的,积极撺掇许厂长:“您看我的主意怎么样?咱们先不说风力发电,就靠着山,上的风直接风车灌溉好不好?”

许厂长笑了起来:“怎么就不考虑风力发电?现在工业用电很贵的,我能省点儿是点儿。最好再请你那位专家过来,给我们厂里头度身定做一套。”

他看着林蕊在佘家头山上的那一摊子,老实说,他不羡慕钉钉挂挂的红莓蓝莓黑莓。不就是覆盆子嘛,他小时候漫山遍野都是。

就是那个风力发电系统看得人眼热,算下来,一年到头都用不了几斤柴油。光是风能跟太阳能就能满足需求,每个月花费的成本不过是充蓄电池的钱。

许厂长也撺掇林蕊:“你就没考虑过,直接搞个厂子,专门弄这些?”

家家户户都装一套类似的混合发电系统,她后续专门出售电瓶以及维护,也是个挣钱的好买卖。

许厂长热心的很:“你看,现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独门独院,在房顶上装这么一个风力发电系统,每年才花费几十块钱的电瓶液,想怎么用电就怎么用电,人家能不乐意才怪。”

林蕊立刻警觉起来:“我可不跟我爸抢生意,你放心,我就发展家庭用户,像你们这种工厂大规模生产的,还得问我爸厂里头买电。”

红星纺织厂配套的火力发电厂因为生产成本低,所以对外销售的电,要比国家电网来的便宜。

在全国都卯足马力生产用电紧张到现在,发电厂的利润比本体纺织厂还要高。

不过林建明私底下跟家里头说过,这也就是一时的,以后国家肯定会抓这一片管理,这个钱挣不长久。

许厂长立刻捂住脸,哎哟哟直叫唤,到底是父女连心啊,瞧瞧这女儿真是贴心。

林蕊赶紧催着他下决定:“叔叔成不成?要是成的话,桉树林的灌溉用电系统我也可以包了。”

许厂长连连点头:“成,当然成,在你这儿,叔叔敢说不成吗?”

林蕊立刻笑逐颜开,高高兴兴地邀请他往生态种植园里头去:“叔叔,我告诉你哦,这可是我们刚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一般人我连看都不让人家看的。”

许厂长乐呵呵地跟着走进去,嘴里头念叨着:“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好东西。”

他一抬眼,看到丁丁挂挂的辣椒就吃了一惊。再凝神细瞧,这回许厂长连嘴巴都合不上了。

妈呀,辣椒不是长在地里头的嘛,哦不,辣椒应当比西红柿还矮啊。

眼前的辣椒居然直接蹿到了屋顶,足足有四五米高,因为用了温室栽培技术,现在辣椒已经挂满了果子。

“你这是什么玩意啊?”许厂长忍不住惊讶,“我怎么看着是棵树呀?”

林蕊得意的很:“就是树呀,这叫蔬菜树式栽培。这样种一年,就能才好多年的果子,是不是特别省事呀?”

许厂长目瞪口呆,眼睛在这间栽培室里头看来看去。

除了红绿相间的辣椒树以外,旁边还有脆生生的黄瓜树,同样挂满了细长的黄瓜,瞧着就叫人忍不住想伸出手,采下一根咔嚓咬下。

黄瓜树旁边还有茄子树,紫色的茄子又长又粗,看上去分外醒目。

许厂长常年当家作主,自家废纸渣污泥厂旁边还种着全厂职工一日三餐的蔬菜,对地里头蔬菜的产量相当敏感。

他粗粗算了一下,光这一棵树就挂了100来根茄子。这要是种上一亩,岂不是要年产好几万斤?

就是不知道树上结的东西味道如何,要是可以的话,他也打算种上几棵蔬菜树。

旁的不说,这采一棵树的茄子就够分厂职工中午吃一顿了。

林蕊满脸笑容:“那叔叔你好好尝尝,中午请你吃顿饭,全是这个园子里头产出来的菜养出来的鱼虾。”

许厂长乐淘淘,一点儿跟人家客气的意思都没有:“那你这数能不能让叔叔种几棵?放心,叔叔保证,就给厂里头的职工吃,绝对不会拿出去卖。”

林蕊笑得见牙不见眼:“没问题,只要你今天买我们100斤茄子,100斤辣椒100斤西红柿,还有100斤黄瓜。”

许厂长笑得快要喘不过气来:“瞧瞧你这小算盘精刮的,敢情你是想让我免费帮你打开市场啊?”

林蕊笑容可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负责提供种子以及技术支持。”

许厂长只好摇头,应下声来就往外头走,出了门口,他才想起来回头问林蕊:“那我就搞不明白了,你是又出工又出力的,让我种桉树是个什么道理?”

无利不起早啊,她总要拿点好处才对。

林蕊无奈摊手叹气:“没办法,我这人力物力资源都有限,我想好好试验下室外条件下,循环利用水资源种植桉树的可能性。要是成功的话,我想在其他地方也进行大面积推广。”

桉树的好处大家很快就会看到,与其想方设法斩断别人伸出来拿钱的手,不如好好规划,有计划地种植桉树,这样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和谐相处的目标。

许厂长看着她严肃的小脸,忍不住肃然起敬:“大学没白念,就该这样,不能光看着眼前一亩三分地三五年的利润,得从长远角度想问题。叔叔支持你,种桉树林的钱叔叔出了,一定给你把林子维护好。”

林蕊笑逐颜开,响亮地大声感谢:“谢谢叔叔!”

许厂长内心自豪得不行,拎着几麻袋的蔬菜施施然开车走了。

林蕊高兴地抱着苏木的胳膊又蹦又跳,眉飞色舞地畅想提炼桉树油的美好前景。

反正造纸厂只要树根树枝,那树皮树叶,不就归她处理了吗?哎呀呀,桉树浑身都是宝,她也不能叫人家浪费了呀。

苏木无奈地看着眉毛眼睛上天的人,果然高大上不到三秒钟,立刻就暴露本质。

“谁说的?”林蕊凑到苏木身边挨挨蹭蹭,趁机偷偷香香小美人,“我明明还考虑到了沙化土壤综合利用治理问题。”

目前国家不可利用的土地,除了盐碱地之外,还有大量沙化荒漠化的土地。

这些土地通过种植耐旱树木以及循环利用造纸废水,就可以达到重新返肥的目的啊。

而且这个过程当中,不仅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你给人家钱赚,人家就有动力干下去。

桉树需水量太大,估计不适合种在荒漠化地带。不过没关系,世界三大速生树种还有松树跟杨树呀,其中,杨树可是北方干旱地区的优势树种。

林蕊摸着下巴算起了小账。

哎呀,她要是在沙漠里头种杨树林,然后利用人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造杨树纸,岂不是要发大财啦?

这么好的项目,国家一定会给补贴的吧。

肯定的,必须的。

第417章 母子终相认

林蕊一脑门子的挣钱美梦, 除了桉树跟杨树之外, 她还要种蔬菜树。

直立或者爬行的草本植物, 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只要给它们合适的生长条件与充分的生长空间,结合基质栽培和综合园艺技术, 搭上架子,就能够让冬瓜也挂满树。

这样一亩地除了上面种植蔬菜树, 下面还可以套种中药材跟菌菇, 一年种多年收, 就能够挣出好几亩地的钱。她眉飞色舞,蓝图画了一张又一张。

苏木在边上哭笑不得:“你就不肯让菜在地里头好好找找是不是?”

叶子菜基本上都被她想方设法开发了, 可以在水上生长,割了一茬又一茬。

现在厨艺又达到了吃果子的蔬菜上。反正地里头就不见她正儿八经地种蔬菜。

林蕊振振有词:“这样大家才不至于大面积抛荒啊。”

上辈子比起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种植环境愈发恶劣, 其实还有一件事经常被忽略掉,但是后果同样极其严重,那就是大面积的良田抛荒。

就拿港镇举例吧,已经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土壤环境非常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是所谓的肥沃土壤的产粮区,农业灌溉相对而言也方便。

纵然如此, 上辈子,林主席带着她去乡下踏青的时候, 照样可以看到大片农田里头长满了野草。

农民觉得种田种地不挣钱,懒得在上头花心思,种粮大户过来搞承包,也经常是跟割韭菜一样,把地种废了一年就不管了。

缺乏统筹规划与踪和管理,大量农药和化肥的应用使得环境急剧恶化。

村里头的农民也说,那些人种出来的米跟菜,他们是不敢吃的。可是,这些农作物最终都会流向市场,肯定还是被人们消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