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35节(1 / 1)

作品:《八十年代锦鲤运

林蕊赶紧装出若无其事的模样,笑嘻嘻地跑上前,抱住了少年的胳膊:“去看我们的桉树呀。”

现在无论是造纸还是建筑,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桉树生长快,打理简单,是一种理想的速生林。

可是同样的桉树吸水吸肥能力极强,而且桉树叶可以提炼芳香精油,本身具有驱虫的能力,据说会限制其他生物生长,所以一直被诟病是霸王树。

各种说法都有的时候想要得出结论,唯有自己进行实验。

吸水吸肥能力强,在林蕊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吸收不好,还怎么长得快

况且单对于水分的利用这一点来说,桉树水分利用率极高,还胜过一般的树种。

对,它的确两三年时间就能够用掉人家七八年时间才能用的水,因为它长得快呀。

如此一茬茬地长下去,自然就造成短时间内单片地区大量地下水资源被桉树吸收走。

可说句不好听的,桉树基本上都是人工种植的成果。

种它是因为人们需要它。

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即使不种植桉树,他们也会用其他的树木进行代替。

只不过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投入成本更少,后者的资源利用在漫长的时间线中被拉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说桉树会污染地下水,让水发黑发臭,林蕊跟着师兄师姐们实地考察了桉树林,发现罪魁祸首是种植桉树的人使用了大量农药跟化肥。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桉树,目前全国大部分农作物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大家追求产量又图省事,自然就有这样那样的矛盾。

看样子,问题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改变,必须得让农业生产者重视天然有机绿肥,这样才能持续性地优质生产。

林蕊跟苏木抵达他们在城郊的实验林时,陈乐跟于兰已经在林子里头晃悠。

于兰啧啧赞叹:“这家伙的确能长,这么快就这么高了。”

她上的是中专,被调剂到林木专业。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家太后呆呆坐了一整夜。

人家都想方设法跳出农门,她家姑娘好了,居然一头又栽回了农村。

一个小姑娘家,种什么树啊?

于兰拿林蕊跟苏木安慰她妈,没看到人家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也埋头种地呢。

种树有什么不好啊?看看佘家头的莓林节,现在江州周边城市,一到节假日就会忘宁县跑。

为什么呀?人家能折腾,什么桃花、梨花、荷花、菊花、桃子、梨子、橘子、红莓、蓝莓、草莓、黑莓,一年四季色色花果不断。

她家太后每天还要就着蓝莓酱吃馒头呢。

等她掌握了栽种蓝莓的技巧,家里头不就省了买蓝莓酱的钱?

结果她还没来得及打蓝莓林的主意,林蕊先拉着她过来种桉树了。

对于陈乐一个学工商管理的大学生跑过来干什么,那真只有天才知道了。

然而林蕊今天没有心思八卦朋友的情感问题。

她只偷偷注视着苏木。

于兰看着茁壮成长的小树苗,皱着眉头道:“照这么说的话,咱们是不是冤枉的桉树?”

小树苗挺好啊,放在哪儿种都是个宝贝。

像这种树枝、树叶、树干都能用在工业上面的树种,绝对是发家致富的宝贝。

“我还是觉得它适合工业化生产。”林蕊伸手摸了摸树干,表情严肃,“虽然按照产量来看,一亩桉树林,可以抵得上十亩普通森林的产量,好像的确是达到了节约用地的目的。但是同样的,由人家10亩20亩地分摊的压力,也就集中到了这一亩种植林上。”

平均算下来,桉树使用的水并不多,可耐不住它逮准了一块拼命地吸水。

大自然有适应调节的能力,能够自行补充地下水。可如果从地下吸的水太多了,那大自然就来不及自己调整。

时间久了,自然就会造成矛盾。这好比母亲给孩子喂奶,要是孩子特别能吃的话,时间久了母亲身体就会吃不消。

同样的,被大量吸收了水肥的桉树林土壤也会逐渐贫瘠化。

因为商人逐利,任何人都会想在尽可能少的土地上密植化树木。这样就好比双胞胎甚至三胞胎同时问母亲要奶喝,母亲不必熬的油枯灯尽才怪呢。

“那咱们就还是采取气雾栽培的方式。”于兰想得挺通透,“这么一来的话,桉树的水肥都是人工提供,跟原先的土壤没有任何关系。”

林蕊托着下巴愁眉苦脸:“桉树要的就是树干跟树叶呀。”

这种经济林木跟果树还不一样,果树矮化效果是最好的,因为果子距离跟近距离越短的话,吸收的两份就尽可能提供到果实上,反而能够增加果树产量与品质。

这种矮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处,就是让树木不容易倒伏,可以茁壮生长。

但是桉树情况不一样,它直直地往顶上冲,一旦少了土壤的固定,它就会倒伏,那还怎么长高长大,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木材资源啊。

于兰也犯起愁来,迟疑道:“要不我们还是把树种在土里头吧,大不了种疏一点,种一亩桉树林,再种一亩其它的树。”

如此搭配着来,土壤就能够自己进行修复。

林蕊摇摇头,脸上还是不见笑容:“你觉得,如果一亩地,两年就挣10万块,另外一亩地,七八年都挣不到5万块,那你会不会想把另一亩地也变成前面的情况?”

谁不喜欢钱呀?谁跟钱有仇?在强有力的经济指挥棒面前,生存能力强的桉树势必会成为优势树种。

到时候,他们幻想的物种多样性,恐怕就艰难了。

“真愁呀。”林蕊掐着太阳穴,树长得太快太好也让人犯愁。

她偷偷觑着少年的脸色,希冀树木能够被她的问题所吸引。

然而少年始终沉默,目光呆呆落在桉树上。

于兰不明所以,还以为他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他们这些成绩好的孩子,脑袋瓜子跟正常人都不一样的。

她也犯起愁来,学着林蕊的样子,伸手托下巴:“这事儿可真叫人犯愁。”

陈乐在边上看得眼皮子直跳,他真想提醒于兰,她脸上肉太多了,被这么一托一挤,看上去滑稽极了。

大学生清清嗓子,举起手来主动参与话题:“那个,固定不住树根的话,你们为什么不干脆托住树干?”

树根不固定住有什么关系反正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培养液喷上去,被树根吸收到就好。

他看林蕊他们的气雾栽培,蔬菜也没有对准菜根进行喷洒呀。既然这样,为什么树木培养液必须得固定专一?

林蕊眼前一亮,可以啊,年轻人,脑袋瓜子够灵活的。

第412章 天气不长眼

林蕊一溜烟地拉着苏木就往家里头跑。

悬挂在空中的树, 想想就激动。说不定的气雾栽培桉树林, 还可以发展成新的旅游景点呢。

刚进店门, 她就迎头撞上魏镇长跟伊力哈木江。

这位维族乡长伤愈出院之后,顾不上休养,直接来到江州做调研。

他想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好带领父老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

“其实我跟你说,你们完全可以种柿子。”魏镇长积极地出谋划策, “我看你们那边好像还没有柿子。你也吃过柿子了, 怎么样, 合口味不?搞农业经济最重要的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他可羡慕死了南疆的光热资源了, 那简直就是农作物的天堂,种啥不合适呀?

柿子树好,柿子树命贱好养活,根本就不需要特殊打理。

他们江州周边的农村, 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棵把柿子树。

一棵栽活了,后面根本不用管,年年都能挂出叮叮当当的果子。

头些年大家还稀罕果子,家家户户都采回去自己吃。

这几年经济条件改善了, 大家伙儿的嘴巴也挑剔起来, 挂了一树的红灯笼就让它在外头风吹雨淋,采都懒得采, 任凭鸟雀时时过来啄食,或者索性掉地上烂掉。

魏镇长是过苦日子过来的, 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他瞧着心疼,愣是在莓果酱的生产线专门开出来一条生产柿子酱。

“可惜咱们比不上你们,那个葡萄干晒的叫一个好。”魏镇长忍不住惋惜,“咱们这儿条件不好,老是下雨,不然做成柿饼销路会更好。”

伊力哈木江立刻拿出本子记下,下一步还得去请教专家,看他们南疆的气候是否适合种柿子树,重点就是林业用水的问题。

从来到港镇之后,他真见识到了很多东西。

什么村村都有托儿所,村里头妇女下田干活或者进厂做工,都不用担心无人照顾孩子问题。

家家户户自留地都是地膜滴灌技术,菜种下去根本不需要天天浇灌。

他原本还以为只有他们那种常年少雨的地方才需要这么来。

魏镇长哈哈大笑:“这么一来的话,杂草都没有地方长,可省了好多农药钱。”

这几年,他们逐渐积累下来不少经验。

比方说有些害虫像是韭蛆专门吃韭菜根,农药用多了虫子都产生了抗药性。

后来他们发现韭蛆怕淹,无法在水中生活,索性集体水面种菜。

现在他们港镇出去的韭菜全都是水培的。因为不用打农药,所以极受市场欢迎。

以点及面,他们又发展了好几种主要虫害都是损伤地下根茎的蔬菜。

这么一来,他们的竞争优势就强多了。

魏镇长意犹未尽:“我们的办法未必适用于你们。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千万不能照搬。”

伊力哈木江最感兴趣的还是港镇的村医制度,他希望自己家乡的老百姓也能够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夫。

“我跟你说,你们的维医要发展。”魏镇长跟他分析,“你看我们的村医,也是中西医结合,就是以前的赤脚大夫。”

学历暂时上不去没关系,可以继续职业教育呀。就算大病看不了,基本的医疗保健也是可以搞起来的。经验同样需要时间来积累。

“先从体检开始,你们维医肯定更方便。你看我们的村医,以前也是一把草药,一根银针走天下。住不上小洋楼的时候,就算是草房也可以先住着呀,总比日晒雨淋来得强。”

林蕊听得眼睛眉毛齐齐上天,魏镇长这样子很不进步哦,要高标准严要求才行。

魏镇长看到丫头兴冲冲地往屋里头跑,笑着跟她打招呼:“你又想到什么好项目了?可千万不能忘了娘家人。”

林蕊冲他做了个鬼脸,得意洋洋:“我先不告诉你。我得先实验好了呢。”

说着,她就甩着小辫子,拉着苏木往上面冲。

听到他们说话的老熟客都笑起来:“我们大学生又有新想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