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54节(1 / 1)

作品:《八十年代锦鲤运

林蕊还在边上叽叽喳喳地给人支招:“叔叔,那个鸡蛋套子你别丢,放上鸡蛋壳,可以用来种大蒜的。”

她笑嘻嘻地指着苏木:“他就在我们饭店里头种了两排大蒜,长得可好啦。”

秋宝叔叔一拍脑袋:“哎哟,你倒提醒我了,我还有菜没拿呢。”

他的菜是在鱼菜共生大棚里头订的西红柿跟水果椒跟鮰鱼。

秋宝叔叔有点儿不好意思:“我家老太太听说了有这么个玩意儿,就想尝尝鲜。本来我想带她去江州饭店吃的,可是一来一回太折腾人,索性就买回家自己做了。”

林蕊惊讶地挑高了眉毛:“江州饭店?”

秋宝叔叔倒是惊讶起来:“你不知道吗?现在江州饭店的蔬菜都从港镇的鱼菜共生大棚里头进。老外要求高,他们只肯吃无公害的东西。”

苏木嘀咕了一句:“我们也只吃无公害的。”

秋宝叔叔豪爽地笑了起来:“咱们现在顾不了这么多噢,先填饱了肚子才是正经。”

他在大棚门口停下车,跟门口菜龙打了声招呼,直接推门而入。

时隔一个月,再度走进鱼菜共生大棚,林蕊不得不佩服魏镇长的行动力。

当初她说要立体养殖,现在整个大棚里头满满当当的,真是每一寸空间几乎都用上了。

漫步其间,头顶藤蔓青青,脚边是哗哗的流水声,简直如同行走在热带雨林。

光林蕊认出来的蔬菜就有茄子,青椒,草莓,西红柿,水芹菜,小白菜以及紫芦笋,蒌蒿也没落下。

除了蔬菜之外,有几种植物明显是花卉,现在的大棚简直就是个小型的生态园。

少女捂着嘴巴,不得不感慨植物的生长速度。

有led灯补光到底不一样,简直就是疯狂地往上长。

小元元看得稀奇极了,一路都在大呼小叫。

小欢欢已经跟着奶奶来过好几趟菜园子,现在终于能够骄傲地挺起胸膛,跟自己的朋友做介绍。

只是从这小姑娘嘴里头出来的,所有东西一律评价就是两个字,好吃。

秋宝叔叔叔叔随手摘了两个西红柿,到水池边洗了洗,塞给两个小丫头,豪气地跟菜农打招呼:“这个算我的。”

那菜农眯起眼睛笑,也痛快地应声:“行,总价再加两块钱。”

林蕊差点儿没栽倒在地上,妈呀,三十年后这个季节的大棚蔬菜西红柿,估计也就卖一块钱一只吧。

就这两个小西红柿加在一起,怎么也不到一斤,都快赶上一斤猪肉价格了。

菜农不以为然:“那还亏得咱们的菜长得快,不然都没得吃。”

秋宝叔叔一点儿也没觉得东西卖的贵。

他等着菜农给他捞鱼,笑呵呵地感慨:“这不快点儿长可真不行,鱼跟菜都供应不上。”

光一个江州饭店,每天要消耗的,蔬菜跟鱼类就是一个惊人数字。

江州城其他几家高档饭店也开始从这儿进货,据说是为了满足港澳台同胞以及外国友人的需求。

省得人家老是说,咱们的菜全是用农药泡出来的。

林鑫微微皱了下眉头,儿不嫌母丑:“杀虫剂还是他们发明出来的呢。咱们国家也有很多菜残留物根本不超标。”

秋宝叔叔只是笑,没有接她的话茬,光高兴地炫耀:“现在一座大棚不够用,马上这个月底又有三座大棚建好了,到时候大家就不用打架了。想吃什么菜买什么鱼也不用事先再订了。”

捞鱼的农民笑了起来:“那可说不准啊。咱们这儿名声算是传出去了,除了江州,安省那边也有人过来想订货呢。”

乖乖,这周围一片地区,除了他们,谁能生产出这么高档的东西?

这就叫做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贵有贵的道理。

鱼儿刚出水面,大棚里头又多了一拨客人。

有个腆着肚子的中年男人老远就开始喊:“老于,赶紧的,给贵客捞鱼摘菜。”

那叫老于的菜农立刻沉下脸,调整了一下面部表情才转过头去:“胡主任,您来啦。今儿又是哪位贵客啊?”

“绝对的贵客,我把国际友人给你们请来了。”那胡主任穿着西装裤,一串钥匙挂在皮带上,身子一晃,便是一串叮叮当当的响。

脆响声中,林蕊看清了来人的脸:“劳伦斯先生?”

他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劳伦斯先生没有注意到林家姐妹的存在,只在翻译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参观起这个占地足足有两亩多的鱼菜共生生态园。

胡主任还在唾沫横飞:“我是正儿八经的外商,你可得给我招待好了。赶紧的,捞几条鮰鱼上来。”

老于这回犯起难来:“那真不成,这都已经被人订走了。”

胡主任满脸不悦:“这么多,你跟我说没有多的?”

“真不骗您。”老于拿着订单给胡主任看,“您自己数数,是不是都有数儿?”

他指着旁边的水池,“这池子里头的全是江州饭店要的。那边是建国大酒楼,再那边是海鲜盛宴,就我一个都不能少了人家的。”

胡主任眉毛就成一团,话里有话地提醒老于:“我跟你说,这位劳伦斯先生可是咱们县里头今年招商引资的大客户。要是这件事情黄了,责任谁担得起?”

他的目光落到秋宝叔叔手里拎着的鱼上,突然间眼睛一亮,“正好,这个拿来。”

秋宝叔叔立刻往后退,连连摆手:“胡主任您别为难我,今儿是我老娘的大寿。我的儿子再不孝,起码得有尾鲜鱼给老娘祝寿吧。”

“哎哟,你妈是过了今天没明天了?”胡主任二话不说,直接伸出手去,鼻子上的痘痘都在情绪激烈地强调,“这可是外商!”

秋宝叔叔也沉下了脸:“凡事都讲究个先来后到吧。这是我一早就定好了的鱼,给我老娘做寿用的。”

胡主任的鼻毛都飞出来了,简直难以相信:“你这人怎么一点儿都不讲觉悟呢?竟然跟外商争。”

“天王老子来了,也是一个道理。”秋宝叔叔沉下脸,“但凡懂点规矩的都知道,没得跟别人争寿礼。”

胡主任一声冷笑:“秦秋宝,你那个养猪场,我看环保很不达标啊。”

林鑫在后面听着直皱眉头,这就是赤裸裸地威胁,标准的假公济私。

秋宝叔叔脸涨得通红,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头:“这达不达标要看检测,人眼睛看不清楚。”

胡主任气了个倒仰,直接吩咐老于:“把鱼拿过来,钱货两讫,我看他还没付钱吧。只要没付钱就不算卖出去。”

“只要订了货,没超期不来取,那东西就是客人的。”蔬菜走廊那头走来个剃着平头的男人。

林蕊看着差点笑出声,天哪,这年纪的男人居然敢剃平头,真是勇气可嘉。

广大人民群众都陷入地中海的忧伤,想方设法边疆支援中央啊。

平头魏镇长看上去倒是精神了不少。

他笑呵呵地跟胡主任打了招呼,又主动朝那位翻译挥了挥手:“劳驾您跟这位外国友人解释一下。我们这儿是采取预定制,不会现到现买的。”

胡主任满脸不快:“他一个做买卖的不懂事,你一镇之长也不懂?劳伦斯先生可是县里头的重点要引进的外商。”

真是没轻没重,一点数都没有。

就这种人,前阵子还盛传让他当副县长?以为当官是做小买卖啊,没有政治觉悟的人简直是笑话。

魏镇长笑容可掬:“在我们这儿,只有观光客跟顾客的区别,秦场长订了货,付了定金,那东西就是他的。”

“你睁大眼睛看看,这是外国人,正儿八经的外国人。”胡主任简直怀疑未老先衰,老眼昏花了。

眼下全国都在忙着招商引资。这位劳伦斯先生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请过来的。

这样的贵客,他们竟然如此之怠慢。

魏镇长不卑不亢:“秦场长也是咱们县的纳税大户,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一点也不少。”

胡主任愈发暴跳如雷,简直声色俱厉:“那是外国人,外国人能一样吗?”

林蕊在边上看得目瞪口呆,她突然间想到了很久以前看的一本女明星自传。

女明星讲述1993年她进剧组拍戏的时候,因为天冷,导演特地安排工作人员为所有演员都准备了羊肉萝卜汤。

身为女主角的她去拿汤的时候,那位负责演员舀汤的大妈用一种非常不屑的语气强调:“我这儿是给港台演员盛汤的地方。”

即使她是女主角,她也没有资格喝那碗汤。

林蕊原本以为是笑话,此刻她却有种被人打了一耳光的感觉。

她甚至恨不得一脚将这个胡主任踢下水去。

这人怎么能这么贱?外商怎么啦?外商就高人一等吗?

他要自轻自贱之前先辞职,他可是政府官员,不仅仅代表他自己。

林鑫扶着妹妹的肩膀,轻轻摩挲着她的后背给她顺气。

当然不一样,即使同样是招商引资。

引进1000万的内资都比不上引进100万的外资,在政绩簿上来得光彩夺目。

就像分数可以让师生陷入疯狂一样,招商引资同样具有魔力。

魏镇长挑高了眉毛:“外国客人也是吃五谷杂粮的,我们不歧视外国人,他预定的话,到时候我们照样供货。”

胡主任气得跳脚,身上的钥匙都哗啦啦作响,他伸出的手指头在颤抖:“你这个人,一点儿都不讲觉悟!”

“因为他有自尊有良知有脊梁骨!”林蕊厌恶的扫了眼这个胡主任,突然间扬高声音,“你好,劳伦斯先生,很高兴见到你。”

胡主任只听见她叽里呱啦的一串洋文,那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客商大踏步地走过来,笑容满面地伸出了手。

站在她旁边的小孩抢先了一步,跟那外国人握手,同样讲起了洋文。

老外大笑,点点头,朝秦秋宝微微一欠身,然后说了句什么。

林鑫冷静地在边上做翻译:“劳伦斯先生说抱歉,他不知道这儿事先需要预定。”

胡主任涨红了脸,连连摆手道:“不不不,我们中华民族素来热情好客。这件事情我来解决。”

林鑫跟没听见一样,继续翻译劳伦斯先生的话:“他非常高兴在古老的东方,看到如此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系统。他现在预定,希望下个礼拜三之前可以收到货。”

胡主任还想再说什么的时候,林蕊已经引着劳伦斯先生往大棚的其他方向去。

她还想关心一下化妆品厂的运转情况。

林鑫牵着两位小妹妹的时候往前走,经过胡主任时,她轻轻冒了一句:“人重自重者。”

自己弯了脊梁骨,打断了膝盖,巴巴儿跪在地上的,谁都不会看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