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24节(1 / 1)

作品:《八十年代锦鲤运

林蕊在碰到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难题时,第一反应就是先跳过再说。

没钱就没钱,根本不算事儿。

现在没钱,以后总归都有钱的。

舅妈先手工生产饺子、汤圆,等卖出钱来了,不就有资金投入到机器制造当中了吗?

少女振振有词,拿王奶奶和玲玲姐举例子。

当初她们去夜市摆摊子做生意,成本才多高。

可就是有了那一笔笔的小生意积攒出来的钱,他们现在才能够搬到亮堂堂的店面里头,做长久稳定的买卖。

所以说,现在的重点是先将自动饺子机给制造出来。

林蕊欢喜地哼着小曲儿,哎呀,知识可真是金钱啊。

苏木在边上沉默不语,他没有说的是另外一件重要的事。

或者说,那才是重点。

县里头之所以支持港镇办这个食品加工厂,根本目的还是因为急剧增加的富余劳动力。

领导们指望办出来的厂能够吸收更多的农闲农民,在这种情况下面用机器生产代替人工,岂不是抢了大家的饭碗,县里头能乐意才怪。

少年看着蕊蕊兴致勃勃像是在发光的脸,心中叹了口气,脸上却浮现出笑容来:“那咱们就设计一整套的吧,就是那种按钮一按下去,饺子就送到了冷藏车间。”

林蕊大喜过望,拍着他的肩膀夸奖道:“不错,很好,有魄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过年轻人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咱们还是省省吧。

如此复杂的机器,咱们负责提出大概的需求跟流程就行。

至于具体怎么制作,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

苏木立刻反对,还故意激将林蕊:“你不是说要自己找出来生产饺子元宵的机器吗?怎么现在就认输呢?”

林蕊瞪眼:“我可没有认输,我强调的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效率才能够更高。”

姐姐她的聪明才智无限,哪里能浪费在这些琐事上的。

她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她是领导者引领者,提出思路就行。

苏木反唇相讥:“那是因为你没办法脚踏实地,你不知道该怎么做。”

林蕊将手指头掰得咯咯响,狠狠地瞪少年。

嘿,小子,我看你是皮痒吧。

最近姐姐肯定是待你太好了,让你分不清东南西北。

苏木今儿却狗胆包天,居然连躲都没躲,反而认认真真地看着少女:“蕊蕊,咱们一起做这个机器吧,做一台真正属于我们的机器。”

还不满十五岁的姑娘愣了一下,有点儿别扭,现在的小孩子到底怎么回事?说话怪怪的。

不过说的好像她不能做一样。

不就是做个自动饺子机嘛,多难的事情,她肯定能做出来。

一向对自己信心爆棚的少女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应下了苏木的要求。

自己做,不请外援,叫这小子好好看看姐姐的聪明才智。

苏木在心中偷偷的吐了了口气,阿弥陀佛,有这么一桩事情拖着,估计接下来几个月都能消停下来。

这可真是谢天谢地。

第161章 教授思路广

林蕊一直在食品厂外围晃荡了好几圈, 最后才心有不甘地跟着妈妈往家走。

舅妈正忙着呢, 只送他们到厂门口就回头。

上了自行车大杠的姑娘, 突然间想起来,扭头问她妈妈:“你刚才跟魏镇长说什么来着?”

她想跟过去,她妈都不许。

当妈的人瞪了眼女儿:“就你话多。大人有大人的事, 你问这些做什么啊。”

林蕊福至心灵,立刻捂住了嘴巴。

啊!她想到了, 港镇也有邮局呀, 那邮局当初肯定也推销过邮票。

哦, 她妈好聪明,从乡下收邮票, 然后再带到上海去卖,赚得就是中间差价。

少女得意洋洋地小声哼唧:“你不说我也知道,我不告诉你。”

郑大夫警告地哼了声:“你知道就给我闭嘴,哪儿来的这么多话说。”

林蕊偷偷地做鬼脸, 心里头美滋滋的。不知道她妈这回收购了多少邮票。

唉,可惜她对邮票没研究,不然她自己也能在乡下好好找一找,看能不能发现合适的邮票。

郑大夫偷偷的松了口气。

包里头那两万块钱的国库券压的她真是胸口沉甸甸。

在魏厂长再三再四地“请求”下, 郑大夫终于“勉为其难”地答应帮忙收购国库券。

她眼下在上海读书, 周围同学手头基本上都有点儿闲钱,人家不忌讳等着国库券到期以后再兑钱。

所以郑大夫充当起掮客的角色, 帮着港镇或者说整个宁县往外头兑换国库券。

从1981年国家发行国库券开始,各级基层政府手上都积累了大量的国库券。银行以及计生办之类的单位, 那都是重灾区。

这些不能在市面上直接流通的票证,对于急等着用钱的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空头支票。

大家都在找门路兑钱。

魏镇长自从将港镇的那两万多块钱的国库券兑到钱之后,就胆大包天想到在中间挣差价。

他从各个兄弟乡镇计生办手上,以票面六五折的价格收到国库券,再加价到七折,转手给郑大夫,托对方带去江州以及上海转给同事朋友。

现在各个乡镇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原本乡镇企业就是政府挣钱的大头,乡镇企业一停工,大家哪里还来的收入。

魏厂长隐隐约约地猜测,郑大夫也在里头挣差价。

不过他是不介意这些的,想要人帮你办事,人家没的赚头,凭什么要冒这个风险。

要知道郑大夫可是正儿八经的国企职工,这事儿要是被他们厂里头发现了,搞不好就得被开除。

郑大夫心里头也忐忑不安。

离开江州,在上海求学的这段时间,她已经将被厂里头发现会被开除的恐惧暂时抛在了脑后。

现在叫魏镇长那么一番挤眉弄眼,话里有话,搞得她反而心中不上不下的,说不出的不自在。

一时间,整辆自行车上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幸亏今天阳光正好,虽然是寒冬腊月,可暖和和的太阳懒洋洋地照在人身上,还是让人觉出了悠闲惬意的味道。

林蕊很快就憋不住,开始兴致勃勃地吹起了口哨。

池塘上结起了薄冰,岸边的垂柳变成了灰色,剩下的草也枯败了,低眉搭眼的没有精神。

只探头探脑的绿意显出了生机盎然的色泽。

“荠菜!”林蕊激动地指着田埂,那宽大绿叶在风中摇摆,诱惑力十足。

荠菜可是个好东西啊,无论清炒还剁成馅包饺子做肉圆,都好吃的很。

郑大夫转过头瞥了眼,顿时没好气:“你个傻丫头!”

这哪里是荠菜,这分明是牛舌头,割了喂小鹅的。

苏木没憋住,扑哧笑出声。

隔着郑大夫的身体当碉堡,林蕊没办法对他怎么样,只能愤愤地先放狠话:“你给我等着。”

郑大夫这个偏心眼的,立刻教训女儿:“等着什么啊?你妈我倒是很想好好见识一番。”

林蕊眼睛珠子滴溜溜直转,煞有介事地宣布:“我当然是带苏木去好好见识一下养鸡场跟蚯蚓场啦!”

郑大夫没好气:“这会儿你又想起来了了?我看前头你稀罕都不稀罕。小猴子下山,看见西瓜就丢了玉米棒子,看你以后还捡不捡得到一个芝麻粒。”

林蕊不假思索:“没关系,玉米棒子跟西瓜都留给舅妈。这芝麻粒埋进土里头,收了芝麻磨成香油也值钱。”

当妈的人停下自行车,看着自己闺女直摇头:“反正什么时候你都有道理。”

林蕊朝母亲做了个鬼脸,伸手拖着苏木,欢欢喜喜地朝养鸡场跑。

现在郑家的养鸡场经过了扩建,已经初步成规模,很有些现代养鸡场的味道在里头。

外公外婆正在忙碌,看到林蕊赶紧招呼:“别跑进来哈,里头脏着呢。”

林蕊沿着养鸡场转悠,眼睛到处滴溜溜转悠,好奇道:“”蚯蚓,我的蚯蚓厂呢?”

她妈一巴掌呼到她的肩膀上:“讲什么怪话,这又成了你的?你的东西可真不少。跟个土匪一样!”

林蕊委屈:“妈,刚才不是你说我忘了我的养鸡场跟蚯蚓厂嘛。”

外公外婆都笑了起来。

鹏鹏跑过来招呼他二姐:“姐,我带你去看好东西。”

小男孩双眼亮晶晶的,欢喜的很,大姐跟他说了,家里头又来了个小伙伴。

和他差不多大,以前是个小和尚,可有意思了。

林蕊立刻打击表弟:“你可留点儿神,那小和尚可不是凡人。我跟你说,做好思想准备,等你回去的时候,老太眼中就只有他了。等爷爷奶奶还有你妈回家跟他坐一桌吃顿饭,保准他们嘴里头念叨的全是小和尚。”

孩子,至于你,那就是明日黄花,早已过气。

鹏鹏不以为然,相当潇洒地摆摆手:“没事,这样才好,省得他们天天盯着我,我才烦的慌呢。”

少女冷笑,呵呵,这饱汉不知饿汉饥。

让他好好饿几顿,尝尝那小和尚的厉害,他就知道以前自己有多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鹏鹏要带他姐去看的是村里头新建的复合型大棚。

他掀开帘子往里头钻的时候,正在忙碌的大人赶紧往外面撵人:“别进来,放蜂呢,小心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