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51节(1 / 1)

作品:《八十年代锦鲤运

“没事。”魏镇长揭起前任的老底来,丁点儿都不客气,“现在我们镇出了这种事。恐怕直到明年都不会有领导登门。”

什么钱都能省,招待费牙缝里头也要挤出来。

现在挤出来的钱刚好用来购买塑料大棚种植需要的材料嘛。

林蕊忍不住想笑。

单位的钱就像海绵里头的水,挤挤总归会有。

上辈子,林主席的单位还挂着河校招牌的时候,学生反映厕所门年久失修,连着寝室味道够呛。

校领导开会研究,准备投入笔钱将门换了。

结果当时部里头大领导下来视察,一时情绪上来了,挥毫泼墨。

当年的不少领导都要这破毛病,一上高位就觉得自己打通了任督二脉,画画堪比齐白石,泼墨就是王羲之。

校长哪里有不捧大领导臭脚的道理,立刻安排办公室将部领导的墨宝篆刻在巨石上,好供全校师生瞻仰。

精神的重要性当然远远超过物质。

有了领导的鼓励,住在厕所边上应该也闻不到臭味,那做门板的钱自然可以省了。

每个寝室发个帘子挂在厕所门上,眼不见为净。

结果学校单运费就花了万把块,将黄山奇石跋山涉水地拖到校园中,刚刚篆刻好,还没来得及揭幕,悲剧发生了。

部领导贪污事发,倒台了。

那块号称集聚了天地之灵气的奇石,自然成了晦气,赶紧拖走拉倒。

校长还被组织找去谈了好几天话,回来整个人都恍恍惚惚,发誓以后再也不折腾领导的墨宝。

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当官也是高危职业。谁知道现在的殷勤,会不会是明天的打脸。

林主席私下跟女儿感慨,早点把钱花掉做厕所门,不就没那么多事了嘛。

魏镇长显然也是这么想的,不管他屁.股下的位置能坐几天,先把手头有的钱赶紧花在要做的事情上。

其余的,以后再说。反正他没贪污腐败。

民以食为天,国家还短缺粮食嘞,他想办法从地里头多刨出点儿吃的总没错吧。

郝教授点点头,询问农科站的关站长,关于港镇大棚蔬菜的种植情况。

他怕对方没准备,在领导面前露怯,好心地提点:“你大概说说主要种了哪些品种就行。”

不想关站长肚子里头就是一本港镇农牧渔林的说明书,大到全镇农业用地面积,小到哪个村那户人家大棚里头种了什么菜,他都一清二楚。

他甚至连去年到今年,江州菜市上各种蔬菜、鱼类还有主要水果的价格变化都能准确地报出来。

林蕊下意识的靠在她姐身上,防止自己当场跪。

妈呀,这都什么奇葩,完全脱离了她对人类的认知。

林鑫点妹妹的脑袋,压低声音:“你以为种田种地就不需要学习?要学的东西多了去。”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是谁都能当状元的吗?

郝教授显然也非常满意关站长的表现,不时点头,最后甚至惋惜:“你已经工作了,不然我倒是很愿意收你这个研究生的。”

关站长的脸一下子就涨得通红,不好意思道:“我文化水平低,才读函授大专呢。”

他不好意思告诉教授,他高中复读了三年,最后一次连预考都没过。实在是逼得没办法,才安下心回乡务农。

不过高中生在港镇也算是知识分子了,所以他才能一路做到镇农科站站长的位置。

虽然整个农科站,也就是他一个人算正式职工。

郝教授好奇道:“你怎么不读个电大或者夜大啊。我看你们县里头搞得不错,市里头还树典型了。”

“电大里头基本上没有农业方面的课程。”关站长颇为苦恼,“现在我们最需要的能立刻派上用场的技术。”

诗词歌赋固然好,他听了一节唐诗宋词,激动得都要哭了。可是回家之后,他在工作上碰到的难题还是没办法解决。

郝教授点点头:“这样啊,农大那边倒是有培训班。具体怎么报名,你留个办公室电话给我,回头我问了再打给你。”

关站长大喜过望,整张脸都亮了。

林蕊在旁边插嘴:“这个培训班什么时候上课啊?”

“晚上,放心,不耽误正常工作时间。”

这下子,不用林蕊点出来,周教授先嘲笑顾头不顾脚的丈夫。

晚上去农大上课,关站长怎么来回?港镇可不是城里,天黑之后没有公交车的。

郝教授一拍脑袋,连连道歉:“看看,倒是我想当然了,没考虑实际问题。”

他原本还想着借科协的东风,将下乡正儿八经实践过的研究员跟教师们组织起来,切实针对性地给农民上课。

现在看来,真是他太理想化,脱离了实际。

“不妨事。”魏镇长压根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教授,您可真是及时雨。你们这个班办起来,上课人员接送问题我来安排。”

港镇有公交车站,去上课的人可以乘坐末班车赶去城里头,下课他安排镇上的车子接人。

反正整个港镇也没的多大。

去村里头办事,大家可以骑自行车。

上县城开会,不还有公交车嘛,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

林蕊觉得这位魏镇长以后应该能往上升一升。

谁说他没有政治敏锐性,她跟谁急。

看,市里头组织星期天工程师协会,他就积极响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行动力杠杠的,没话说。

况且现在的港镇政府班子人心惶惶,他给大家都安排了事情做,大家也就没工夫去想七想八了。

这年头,不怕领导有想头。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往上升的领导也不是好领导啊。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位置越高,对老百姓的影响也越深。

大海航行靠舵手,这话说的没错。

重要有人在前面领路,指挥着队伍前进嘛。

郝教授谈兴上来了,掰着手指头一条条地列大棚种植的注意事项。

“种菜是最吃肥的。你说你们石家村那户搞了几年大棚蔬菜,今天菜质量明显下降就是这个问题。你光问土地要养分,不给它加进去,土地也要饿死的。”

郝教授转过头来考林蕊,“你说说看,现在该怎么办?”

“养蚯蚓啊。”林蕊理所当然,“蚯蚓能够翻土,产生的粪便还能肥地。我舅妈大棚养的蚯蚓差不多已经能出货了。你让他去郑家村问我舅妈买蚯蚓。他现在自己种蚯蚓,肯定来不及。”

周教授一直欣赏着远处的芦苇花,此刻忍不住放声大笑:“你倒是会做生意,你舅妈养的蚯蚓够喂鸡吗?”

“够,蚯蚓长起来快的很。”林蕊眼睛闪闪发亮地看着关站长,“站长,蚯蚓还能喂鱼、当钓鱼的饵料。您要是知道谁有需要,千万打电话去郑家村啊。还有,我舅妈养的鸡基本上是散养模式,农家草鸡蛋,可以大批量供应的哦。”

这下子,连魏镇长都笑得不行:“哎哟,你这丫头,算盘珠子拨得噼里啪啦响。”

林蕊骄傲地挺起胸膛。

开玩笑,她们姐妹代表郑家出来,怎么能不好好争取开拓销售市场。

郝教授笑完了,继续指点关站长大棚蔬菜种植的注意事项:“二氧化碳得跟上,补光灯也得有。没光没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不下去。”

林蕊正被她姐瞪眼,要求她不许老是插嘴的呢。

闻声,她立刻激动起来,根本不管她姐的压制:“二氧化碳!我们呼出来的就是二氧化碳啊。”

魏镇长大笑:“我们总不能一直待在大棚里头,那也不够用啊。”

郑云家的小女儿真有意思,谈起钱来比谁都紧张。

“我是说小龙虾!”林蕊激动得不行,“所有的动物都是吸进去氧气,然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呼出来。”

既然这一大片河滩沙壤土都可以建大棚,为什么小龙虾不可以用大棚养殖呢?

坑塘本质上跟稻田也没多少区别,完全可以用大棚

她原本害怕大棚里头缺少氧气,小龙虾会很快就闷死。

既然植物需要二氧化碳,而动物需要氧气,它们完全可以放在一起养啊!

“小龙虾可以在大棚里头养的吧?肯定能的,对不对?”林蕊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薛副教授,眨也不眨。

被期待的人叹了口气,苦笑着看郝教授:“我去年才开始的实验,数据都没整理出来写论文呢。你这么快就把我的底给兜了。”

郝教授连连摆手:“我可没有啊,我就知道你培育鱼种来着,我可不知道你养小龙虾。”

林蕊大喜过望,一蹦三尺高:“太好了!要是大棚养小龙虾的话,那过年也有的吃!”

她抱着姐姐又蹦又跳,高兴得恨不能直接来个空手翻。

林鑫死死摁住妹妹,这河堤上呢,摔下去有的她好看!

“你先别高兴,之前大棚都是种植物,这些设想还只是理论上成立。具体实行起来,到底是个什么成效,谁也不知道。”

按照薛副教授的想法,即使搞大棚水产养殖,那也应该选择备受大众欢迎,但秋冬季节短缺的物种。

这样一来的话,起码省却了打开小龙虾市场需要的成本。

如果让他选择,大棚套养蔬菜和水产,他会选用鸡头米跟翘嘴红鲌以及田螺混养。

因为这三者在市面上价格高,一旦养殖成功,销路应该不成问题。

林蕊可怜兮兮地举起手,虚弱地追问:“那能不能正在里头放点儿小龙虾呢?那个,沙丁鱼群里头也该有鲶鱼增加鱼群的活性。”

她的小龙虾多好啊,必须得有姓名。

第108章 卤味烤猪蹄

大人们磨不过她, 最终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在实验芡实跟鱼大棚混养的时候, 加入小龙虾给鱼当食物。

林蕊要跳脚:“可以喂鱼吃蚯蚓, 不能吃我的小龙虾。”

众人看她上蹦下跳的焦急模样,全都忍不住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