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2节(1 / 1)

作品:《竹坞纸家

“叹甚么?”某人刀子嘴豆腐心,不忍见他蔫头耷脑,“男子汉大丈夫,总要变声的。”

谈话间,两人也行至篱笆一侧,见到院中几株梅树时,二人齐齐一怔。梅花的确开了些,但比之梅树上的灯笼就显得不哪般重要了。

云飞愣过后一改先前垂头丧气的模样,喜出望外地下了马,跑进院中摘灯笼。

“我就说贺姐姐不会只给你的,这儿还有三盏不是!”

霍沉闻言绷了绷唇,耳廓悄促促攀上几分可疑的红。

到底难堪,他竟以为那盏灯笼是独独送给他的,结果在这里等着……再想到来时收行李巴巴儿塞进马车的灯笼,又一阵牙疼。

怪事,既不是特地编与他,为何只捎一只?

“三哥,这几盏写着大吉大利、万事胜意、平安喜乐。”云飞立在缃梅下的石桌旁,提着几只灯笼冲篱笆外的霍沉笑,眼一睐,竟见令约绕到迴廊后,当即抬高声叫人,“贺姐姐!”

怨念颇深的霍公子倏然抬头。

少女扶栏站在廊下,隔着条小径看去,比近看时还要瘦削,于是乎,那点因恼羞成怒生出的怨气奇异散开去。

他作何与她置气,她送来灯笼自然也是一片好意。

“唉呀,遭了。”云飞猛的听见自己的公鸭嗓,懊恼地抿紧嘴巴,小声与霍沉道,“我先回屋,你与贺姐姐说我有些事。”

说罢卷着几个灯笼往屋里冲。

令约略感困惑,她本是听见动静出来瞧瞧,不成想真是他们回来,然话还没说上,向来最爱说话的云飞就先跑了,徒留这位……不太会说话的霍公子。

她转眸瞥去竹篱边,不太会说话的霍公子也看着她,继而长腿轻夹马腹,驱马来了迴廊底下。

纵使他们马高人高,也抵不过站在高处的她,她这回居然俯视起霍沉来。

两人沉默对视眼,令约扶着凭栏,先寻了句话问他:“云飞为何跑开?”

“他如今换声,怕吓着你。”他一本正经说完,却听她噗嗤一笑,不由顿了顿。

“这有什么,难不成往后都不同我说话了?”

霍沉不语,仍盯着她。

令约被他盯得僵硬些许,而后想到什么,伸手捂了捂发间簪的梅花,窘然道:“这是早间阿显摘给我的……”

她曾听云飞提过一次,他三哥爱花惜花,还有意在竹坞里造一方小花圃,这棵梅树是他亲赠,被人糟践了准是不快的。

“往后再不糟蹋了。”她细声许诺。

精明如霍沉也半晌没听明白,直到发现那朵鹅黄小梅,堪堪想通,解释的话脱口而出:“贺姑娘多虑,这般簪戴诚是它的荣幸。”

“……”

令约发懵,不可思议地眨了眨眼,指尖顺着木阑干的缝隙轻划两下。

这人,还是霍沉么?

少女的思绪缓缓飘摇回冬日,在溪畔那回,霍沉将袖炉递来她眼皮底下,她因记着儿时的事,又不知他究竟认没认出自己,好一番纠结后才鼓足胆问他,是不是……只对好看的姑娘好。

那时他像是没听见,过了会儿才挑高眉毛,似有些促狭地反问她:“贺姑娘以为自己好看?”

那副口吻任谁听来都像是嘲讽,可就是这么个不会说话的人,今日竟说出“诚为荣幸”的话?

“吁——”

二人沉默之际,阿蒙那头也已赶回竹坞,霍沉垂眼舒了口气,状若随意道:“霍某尚需打理行囊,先行告辞。”

“嗯。”令约镇静点头,待他从廊下晃开,即刻背过身,使劲皱了皱脸。

好生奇怪,他不过恭维一句,她害臊甚么?

可细想会儿,又不觉奇怪,毕竟,他本就是个好不奇怪的人,再怎么奇怪都不奇怪。

想明白这个,她踱回前屋,坐至窗边继续钻研郁欢送她的棋谱。

……

到日暮时分,下学回竹坞的阿显远远瞧见云飞坐在桥上,登时眼一亮,跳下车冲上前问好。

到底是常与少年人相处,他对云飞换声倒不及云飞本人来得大惊小怪,反倒盼着自己也快些换,到时候也能陪着云飞一起难听。

二人有说有闹地走到屋前,阿显沉思片刻,风风火火冲进屋撂下书册功课,又冒冒失失地出了屋。

落家不久的贺无量:“……”

这一去,到飨饭上桌才把人叫回来,不单人回来了,还带着一包东西。

“哟,得了甚么宝贝?”郁菀看他眉开眼笑,打趣他。

“是云飞送我的生辰礼。”阿显说着不忘从怀中摸出个小香包,递给令约,“云飞说,他总想不到送你甚么,便从霍大哥那儿挑了几块香给你,道是能做扇坠、念珠一类。”

令约放下箸子,在几人的注视下接过香包,牵开绣袋。

内里少说装了十颗数珠,再有几块不规整的天然香块,皆是黝黑如漆,气芬芳但不刺鼻,定是名贵香料。

“这是什么香?”

“唔,伽南。”阿显小声答,说完怕郁菀责备,忙解释道,“我已推脱过了,可霍大哥说,他那里多得是沉香,教我无需介意才敢收的……再说了,总不能再教我还回去罢。”

小少年撇嘴,这般,郁菀与贺无量当然没能怪他,只是想,有了这么个出手阔绰的邻居,他们连回礼都不知如何回得好。

比贵重定然比不过的,比心意么,又恐拿捏不好分寸,成了谄媚献殷勤。

愁。

***

翌日仍是个刮风日子,山间吹来的风寒森森的,纵使日光落在院里也驱带不走寒意。

令约捏着凉凉的耳垂,在院里那株玉蝶梅下站了会儿,心想它们倒很会掐日子,霍沉刚回宛阳就都开来,抑或者,该说是他们会掐日子?

她想着翘了翘嘴角,松开耳朵离了树下,几步走去屋后。

篱笆小院内暗香浮动,路过时不禁教人多张望两眼,院里空无一人,门也闭着,好不清净,倒跟前些日子没甚么差别。

收转回目光,却见迎面来了一人,恰是昨日在街尾见到的青年。

那人似也认出她,走近停在距她半丈远的位置,莞尔问道:“姑娘怎在此地?”

这话当是她问才对罢?

她不经意地将“好不奇怪”几个字摆在脸上,迟声答他:“我家住这处。”

青年怔愣,渐渐将眼前的少女与传闻中的“竹间西子”对上,忽而心生敬佩,笑颊粲然冲她拱手。

“久闻姑娘大名,小生姓闻名恪,表字敬之,初任宛阳知县,不曾拜访贵府。”

知县?

令约心下默念声,不免回想起当初流传的荒唐话来,甚么十二岁的县令,这位瞧着恐怕不止十二罢?

也是,霍沉不也被传成位老爷么?

不对,怎又提起他?

她甩甩头,复又打量起闻恪,斟酌问:“闻大人到此贵干?”

闻恪近来正为这称呼不惯,此时听她叫i,委实无奈:“既不在公堂之上,便免了这等繁文缛节,我才听半月已然头疼。”

他说话亲和,与那位总爱端架子的老县令全然不同,令约惊讶听着。

“贺姑娘如不弃嫌,往后随人叫我声闻大哥便是。”

“好。”她愣愣应下,但没叫出口。

闻恪这时才向她叙说来由:“在下今日前来却与府上无关,他日必定登门拜访。”

令约倒不在乎他拜访不拜访,只听了前半句,猜测问:“那是同霍公子有关?”

“正是。”闻恪正色。

“所为何事?”

此事本不必说给她听,可闻恪见她眼底亮汪汪一片,莫名不忍出言回绝,简短说来:“想必贺姑娘也有所听闻,年底时霍远曾教人打成重伤,卧床不起。”

风言风语传了好些时候,她怎会不知,令约抿抿唇,低声问道:“当真是卧床不起?”

“姑娘疑心这中有诈?”

“嗯,闻大哥初来宛阳,兴许不知那位老爷是哪般德行……”

“姑娘所言极是,初时在下也只看了老县令留下的簿子,凭那只言片语确乎有了先入之见,可后来在下四处听得些旧事,也知那位老爷口里所说不定是真,是以亲去府上瞧过。”

霍远真真切切教人打折了一条腿,寻遍名医才险险保住,除此外,脸上、胳膊上的伤也久久未愈,施暴手段可谓毒辣。

令约听他说完,也觉心惊,却想不出宛阳有谁会下这般狠手。

“可霍公子定非这等为人。”她辩驳声,心下浮起别样的情绪。

不知为何,但凡听见旁人议论霍沉,她总是肯护着他……兴许是,她见过他可怜巴巴哭哭啼啼的模样?

“贺姑娘莫急,在下前来也只是想询问霍公子一二,并非定罪,”闻恪看着她,顿了顿,“毕竟——空穴来风。”

……

风在耳畔轻呼着,霍沉立在窗边,面无波澜地盯着院外两人。

手里两颗核桃被盘得格楞楞响,好似昭示着盘玩之人心下几多浮躁。

——这又是从哪儿冒出的人,有什么可说的要在一处说这许久?

霍沉不悦想道,将核桃盘得更响。若是往日,站在这里定能隐约听得他们在说些什么,可偏偏今日风大,他一句也不曾听清。

听不得便听不得,他几时是那爱听墙角的小人了?可偏偏他今日就是百般想听,千般万般的想听。

是以,霍三公子越想越恼,越恼越躁,心底忽若冒出甚么来,可追去寻它,又不见了踪影。

“嗒——”

窗扇霍的被人放下,嗒的一声,令约循声仰头,不确定是不是霍沉的窗,只垂眉叹了声,与闻恪指道:“他就住在这处。”

“多谢,在下改日再来拜访贺前辈。”

她点点头,看他前去唤门,慢步朝纸坊去。

罢,本不是她的麻烦,这点小事霍沉还解决不了么?

想明白此理,倒不再将这事看得严肃,至于闻恪找上霍沉会谈些甚么,她无从得知也不必得知。

在纸坊待到午时,回来路上,天没个征兆地转了阴,风因此更凉几分,不必西风逊色,贺无量观望阵,笑道:“就要落雨,后日立春,你那笋也该冒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