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穿成种田文里的恶婆娘 第29节(1 / 1)

作品:《穿成种田文里的恶婆娘

可是她最后落了什么好吗?

二儿媳带着她乖巧的孙子跑了,二儿子整天不着家,在外面鬼混。大房发达了,生怕二房沾了他们一点光,马不停蹄的分家了。

这都是报应啊!

如果当初她对二儿媳好点,不强逼着她过继长寿,是不是她就不会闹着要和离啊。

报应!李方氏的眼睛有几分浑浊。

在老宅里没找到长寿,但李红梅哪里是那么容易放弃的。家里没找到,她不会在外面找么。

李家村虽然不小,孩子们爱去的地方就那么几个。大房几个姐妹用了没多久,便堵到了长寿三人。

“长寿,你在这里,让我好找。”李红梅主动上前打招呼。

二房三个孩子赶忙上前叫姐姐。

“福寿,荷花,前天我爹送来的红豆糕奶奶给你们吃了没?那是前阵子去怀河镇送货的时候我专门买给你们俩的。长寿,姐姐不知道你今天来,否则我一定多买点。”李红梅笑眯眯的对着二房的三个孩子道。

“姐姐,不用了,我在家里吃过了,娘亲也有给我买糕点,我还给妹妹和哥哥带来了。”长寿乖巧的回道。

红梅堂姐每次见到他似乎都格外热情,他知道她想让他去当他们大房的儿子,但是那样的话以后见到娘亲只能叫婶娘了,他不要。

长寿虽然人小,但是很敏感。不知道为什么打心底他并不是多么喜欢这位看起来对他很亲昵的堂姐。

“嗯,长寿听说你娘离开咱们李家后也办了胭脂水粉的作坊呢。跟着你娘,你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了。不过你也要常常回来看看爷爷奶奶哦,毕竟他们把你养这么大也不容易。你奶奶想你想的都生病了。”李红梅状似语重深长的说道。

李方氏生病的事长寿不知道是不是想他想的,但是他没有第一时间回来探望也是事实。

“是长寿不好,我不知道奶奶病了。回家后我会跟娘亲说以后每个月回来一次,探望爷爷奶奶还有哥哥和妹妹。”长寿愧疚的说。

福寿在一边听的直翻白眼,奶奶为什么生病长寿不知道,他还不知道。明明是因为他们大房闹着要分家的事惹怒了奶奶,他这位堂姐可真会倒打一耙。

从前住一起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现在分家了,福寿才发现自己这个堂姐心眼有多多。

不过他也懒得拆穿李红梅罢了,左右跟他没关系。

“长寿,既然你也想爷爷奶奶,要不你这次回来就不要回去了吧,这里才是你的家啊。对了,苗婶子把你接走这么久还没送你去学堂吗?苗家沟也没有学堂吧。

长寿,要不你留下来,姐姐过了年送你去学堂读书好不好。你那么聪明,很快便可以超过别人的。”李红梅诱哄道。

“姐姐,过完正月十五我就要回去了,我娘亲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这半年来娘亲有给我买书本和字帖,让我先练字。我娘也有给我请夫子,夫子学问很好,长寿跟着他学了不少东西。”

不愧是苗文姜的孩子,说话条理清晰,主意也正得很,哪里是李红梅三言两语就能诱拐了去的。

李红梅没想到长寿小小年纪就这么认死理。也难怪上辈子他能走出这片大山,还在外面做了大官。要是没有那整天闯祸的福寿,长寿说不定还真能给苗氏挣回一顶凤冠霞帔。

想到这里,李红梅内心又有点安慰,长寿虽然做不成她们大房的孩子,但是他们大房好歹跟二房分了家。将来福寿再整出一些列的混账事,连累不到她们。

“咱们不要在这里说话了,长寿你大伯和大伯娘也好久没见你了,想你想的紧。走,去姐姐家,姐姐让你看看我家的大宅子。”李红梅不由分说拉着长寿就要走。

大房的三个姐妹也簇拥着福寿和荷花往李家的新宅子走去。

李家大房的宅子建在山脚下,距离村口不远。宅子建的很周正,五间上房,东西厢房每边两间,正好四个姐妹一人一间。

李红梅带着长寿一边逛,一边介绍,“长寿,可惜你不来我家住呢,你看上房还有两间房子空着。要是你来的话,一间能做卧室,一间做书房,多好呀。”

她一边说,一边观察长寿的神色。

没想到长寿却丝毫不为所动,“姐姐,我娘亲说了,我们明年也要盖大宅子。我娘亲说到时候单独给我盖一个小院子。”

听到这里,李红梅有几分讪讪,看来这条路是打不通了,她可没钱专门给他盖个院子。

不过她内心又暗自鄙夷,长寿这小子也是倔强的很,宁肯跟着那苗氏做那被人笑话的拖油瓶,也不肯来他们大房当名正言顺的长子,将来有他受的。

那苗氏也是可恶的很,做什么不好,也做胭脂水粉这一行,还做得比她好。那柠檬皂在千颜阁卖到三钱银子一块,就这还经常脱销,比她那红蓝花胭脂不知道高端了多少倍。

她二婶子这是故意打她脸呢,李红梅心里恨恨的想。

不过这时候她也没空跟她计较,年后他要来了吧。上辈子他们就是在这个山脚下相遇的.

长寿三人去上房拜见了李奉武和曹氏夫妻。

曹氏本来是很喜欢这个孩子的,想着他要是能来给他们夫妻做儿子,她一定好好待他。

可惜这孩子死活不乐意。

刚才他们几人在院里的对话她在屋内都听到了,此时看到长寿心里便有几分不喜。客套的应付了几句,便让几个孩子去院里玩。

李奉武本来对跋扈的福寿就没多少感情,现在对长寿跟曹氏的想法也差不多。

怎么,来我们大房做儿子就那么委屈了你?

也就是你爹是我兄弟,我才先顾着你罢了,你是不知道族里现在多少人想把儿子过继给我李奉武。

小子,将来有你后悔的时候。跟着你那个和离了的娘,我看你能有多少出息。

李红梅让大姐红桂带着几个孩子去后院荡秋千,她招手示意荷花跟她来了东厢房。

“荷花,姐姐让你打听的事有着落了没?”李红梅盯着荷花的眼睛问道。

她心里有点打鼓,估计是没有成,否则照荷花的性子昨天就该找她来邀功了。

“没有,娘说作坊关门了,那里乱,没让我进去。不过她给了我几块柠檬皂,让我带回来了。”荷花小心的说着,然后从兜里拿了一块柠檬皂出来,递了过去。

眼里很不舍,她早听说她娘做的柠檬皂在镇上一块就能卖三钱银子呢。

“她不让你去作坊,你就不去?你是她亲女儿,你不会问问她那柠檬皂怎么做的?”李红梅声音里有几分冷意,随手接了荷花递过来的柠檬皂扔桌子上。

这东西她家里有好几块,她早就买来研究过很久了,想着自己能否做出来。可惜目前还没琢磨明白,只知道这玩意是用大苗山里的黎檬做成的。

苗氏的柠檬皂可比她的红蓝胭脂好卖多了。她的一块胭脂也就几十文罢了,但苗氏的柠檬皂在怀河镇能卖到三钱银子,就这还抢手的很。

不是什么时候去都能买得到。

更何况苗氏的柠檬皂还不仅仅在他们怀河镇卖,听说上次那批大货就是卖到泉州去的。

苗氏挣的金银可不是她这小打小闹能比得上的。

李红梅脸色很不好,上辈子怎么不知道苗氏还会做这个,上辈子怎么没见她做过?

而且上次见她这位二婶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很不一样了。样子没大变,无非白净纤细了些,可是周身的气质完全不一样了。

印象中她这个婶子一直沉默寡言,每天只知道下地干活,整天见不着她的影子。

可是现在.

之前她在她们李家祠堂昏倒来着,莫非她也有什么奇遇?

李红梅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不行,这事可要从长计议.

见从荷花这里打听不出什么,李红梅便挥挥手让她出去。荷花有几分不甘心,答应她的十两银子呢,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何况她还送了一块柠檬皂给她,三钱银子呢?

不过不甘心也没办法,她可不敢得罪李红梅。

“要不我偷偷问问长寿?他跟着我娘,说不定知道呢。”荷花犹豫着不肯走,看着桌上她送的那块柠檬皂。

嗤.

“你那弟弟看着乖巧,心眼子可一点不比你少。你要从他那里能套出话来,我答应你的银子翻倍。”李红梅翻了个白眼说道。

荷花当然没有从长寿这里得到什么有用信息。

“我一般都在后院里,不去前边作坊的,那里的门平时都是锁着,只有娘亲和管事的有钥匙。”长寿睁着无辜的大眼说。

荷花对自己这个哥哥也没办法。

她是二房唯一的女儿,按说应该受宠才是。可是李家当家做主的是李方氏,在她之前李家已经有好几个孙女了。

她的大哥福寿是李家的长孙,自然被李家人看重。她的二哥虽然不如她大哥那样受到爷爷奶奶的疼爱,毕竟是男孩子,也排在她前面。

荷花觉得自己在李家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她爹也只喜欢嘴甜的大哥,对她这个女儿很少理会。

她那个娘每天天刚亮就带着干粮下地了,天黑的时候才回来。只知道埋头干活,每天叮嘱她在家里好好听话,等她过年给她买衣服穿。

可是在家里她娘根本说不上话,地里收成卖的钱都是奶奶拿的。时间长了,荷花很看不起自己的亲娘。

她将来一定要嫁到镇上去,才不要像她娘一样一年到头长在地里,被太阳晒的跟黑炭一样。

荷花心里很是怨恨,他们李家住着那么大的宅子,虽然宅子很破旧了,但是这样的青砖瓦房村里可没几户住得上。

但是她每年除了两身新衣服什么都得不到,就这两身新衣服还是她那个娘从奶奶那里费劲争取来的。

对此她一点不感激,两身新衣服算什么。她想跟族长家的女儿一样头上带簪子,手上戴镯子,耳朵上再戴对银香丁。

可别说金银首饰,她的耳朵眼都打了好几年了,除了茶叶丁,她什么都得不到。

她娘真的没本事。

既然这样,为什么要生她呢。如果她生在族长家里多好,她也能没事去怀河镇玩,去酒楼里吃好吃的,回来还能跟小姐妹们炫耀。

所以当大房的堂姐拿出一根银簪要她指称是她的娘亲推到了大伯娘的时候,她甚至没有多少犹豫就答应了。

她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好看的簪子,还是银的。簪子的一头雕着梅花,跟她冬天偶然见过的真梅花一样,荷花觉得这是自己看过的世界上最好看的东西了。

当时荷花也没有想那么多,指认便指认了,能有什么后果呢。就算有什么,不好的也不是她吧。

她没想到的是她的娘亲走了,带着长寿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荷花不是不难过的,可是难过有什么用呢。如果重来一次的话.

她也不知道她会怎么做。

夜里躺在床上,荷花爱不释手的摸着那根簪子。

梅花簪被她放在了箱子底,她那么喜欢它,却从来也没有戴出去过,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簪子这么漂亮,比族长女儿那根做工还精致,带出去小伙伴们一定会很羡慕她吧。

荷花把簪子捏在手里,慢慢的睡着了。

苗家沟

往常年苗家人都不是很喜欢过年,过年这种事只有小孩子期待罢了。

年有什么过头呢,要买点肉吧,要给孩子扯件新衣裳穿吧,要祭拜祖先吧。

每一件都需要钱。

可是钱从哪里来,真是让人发愁呢。

苗家今年依然很发愁,来拜年的太多了,门槛真要被踩烂啦。

来拉家常的,套近乎的,打听作坊招工的,纯粹就想来坐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