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43节(1 / 1)

作品:《恋上大明星

林越用手在屏幕下方比划了一下,“本人承接一切车类广告,联系方式请见下方。”

画面底下飘过一行字幕,‘你想的太多了……’

林越继续开车,神情难掩一丝疲倦。

字幕写道‘开个玩笑,继续往前,在光鲜的背后,作为演员,同样承担着的压力。’

林越转过方向盘,缓缓驶入小区。

车子的前方,逐渐出现了那座亮着灯的三层小别墅。

林越看着别墅,眼底亮了一亮。

字幕如同呼应他的心声一般,写道,‘看到家的一瞬间,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微笑’。

这期节目中,林越和苏小辙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看着彼此的眼神和微笑,都那么真实和温暖。

而现在,林越和苏小辙一起在香港,林越背着苏小辙,苏小辙俯在他的背上轻轻哼歌。

大明星和小粉丝,看似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个人物,一如璀璨星辰,一如不起眼的小石子。

偏偏星光恋上小石子,恋到碾压一切偶像剧。

☆、第 216 章

节目第一次播出就收到很好反响,但《上海每周》方面没想到的是时隔多日,这部微短片由林越的那张《帝女花》照片为契机,再度掀起了热潮。《上海每周》趁热打铁奉上之前剪去的花絮。

有一段花絮是拍摄林越,林越低头玩手机,拍摄的记者问,“会介意女朋友拿自己的手机吗?”

林越说,“不会。”

记者说,“不觉得两个人之间应该保持距离?”

林越说,“现在保持也太晚了。我的事,苏小辙知道的比我本人还清楚。”

记者说,“那你之前的感情史,她也知道了?”

林越郁闷的点点头。

字幕飘过一行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记者说,“不如趁这个机会,跟苏小辙说句话?”

林越从手机上抬起头,想了一想,对镜头说,“谈过一千次恋爱,都比不上你看我的一眼。”

林越和苏小辙的mv一晚上满地开花,苏小辙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粉丝,只在两个节目里露过脸,但就是这两个节目的素材被剪出了一千种方式。在各种mv里,林越一会儿是杀手,一会儿是保镖,一会儿是魔教教主,一会儿是正道大侠,无一例外的是各种各样的他都爱着苏小辙。

《上海每周》趁势在微博上发起一个投票活动,票选国民cp。结果毫无任何悬念,苏小辙和林越荣获第一名,并且以极大的差距将第二名远远甩在身后。

就此,国民cp一锤定音。

录完了《喜乐满东华》,林越的工作正式告一段落。他懒洋洋的靠在沙发上,电视播放tvb过年娱乐节目,苏小辙在厨房跟着林妈妈一起学做盆菜。

盆菜是此地过年的习俗,看上去很简单,只是将菜一道道码上去,但是这些菜有的要煎,有的要炸,有的要烧,有的要焖,而且有鸡有鸭,有鱼有蚝,讲究一点的还要有鲍鱼翅肚。

她一回头,看见林越站在厨房门口,“你什么时候站那的?”

林越走进厨房,“有一会儿了。”

苏小辙说,“我怎么没听见?”

林越冲盆菜努嘴,“你忙着和它们打架。”

林妈妈找了个借口走出厨房。

林越来到苏小辙身旁,“我们出去走走。”

苏小辙忙着和盆菜搏斗,“菜还没有装好呢。”

林越说,“待的时间也不多了,我带你去逛逛。”

苏小辙手一停,看向林越,“有工作?”

林越歉疚的点了点头。

苏小辙问,“那……能不能过完年?”

林越忙说,“当然了。”

苏小辙松了口气,“那就好,能陪你妈妈过完年。”

林越轻轻说,“小辙。”

苏小辙摆弄盆菜的材料,“嗯?”

“这可能是以后我们每一年过年的样子,或者说,至少会有好几年都是这样。我们没法完完整整的过好一个年,我想让你留在我的身边,好让我每一天都能看见你,但是我又怕太累。不让你来,我又怕看不见你。小辙,有时候我想,是不是我太自私了。”

苏小辙从盆菜里挑一块香肠喂过去,堵住了林越的嘴,问,“好吃吗?”

林越怔了怔,“呃,好吃。”

苏小辙把盆菜挪到一边,拧开水龙头洗手,洗完了之后关了水龙头,回头看着林越,把水珠儿弹在林越脸上。林越侧头躲开。

苏小辙道,“没事儿少胡思乱想,超过你的cpu负荷。”她看着林越,微笑着说,“这是我过的最好的一个年。”

厨房没了说话声,林妈妈走到门口看了一下,本来想咳嗽一声,想了想,还是走了。

他亲吻着她。这个亲吻里有香肠的味道。夕阳照在厨房窗户波浪形的铁栅,灶头烟火,人间情暖。

林越问苏小辙,“想去哪儿?”

苏小辙说,“我有个地方一直想去,可是……就怕太麻烦。”

林越拍胸,“这儿是我的地盘,你想去哪儿都行。”

两个人站在维多利亚海港。

林越有些郁闷,“你想来的地方就是这儿?”

苏小辙四处张望,“前几次都是看你的电影,一直没时间看过这儿的灯光表演。诶诶,你看,开始了。”

‘幻彩咏香江’的镭射灯光表演尽管不俗,林越却没什么兴趣。苏小辙看得津津有味。

林越问,“好看吗?”

苏小辙一个劲点头。

林越说,“等会儿想不想去星光大道?”

苏小辙说,“想!”

林越说,“苏小辙,你现在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游客。”

苏小辙满不在乎,“我也没说自己不是。”

林越倚在护栏上,“喜欢香港吗?”

苏小辙说,“喜欢。”

林越问,“最喜欢哪儿?”

苏小辙伸出手,指住林越的胸口。

林越怔了怔。

苏小辙说,“这儿。”

满天都是灿烂灯火,倒映在海面之上,波光粼粼,美得犹如电影海报。

这是向凯荣过的最艰难的一个年,官非缠身,处处生劫,烧香拜佛托人求告,种种方法都用遍了,就是不见运势有所好转。

年底在北京有场惯例的行内媒体记者年会。会场内的座位排序都有讲究,向凯荣自接手《南荣时报》以来座位逐年往前进,这两年更是坐定了主桌。

今年的年会安排在了香格里拉饭店,向凯荣在前台签到,走进会场,一看座位表,居然将自己排在了次席。

其他报社的记者上前招呼,“哟,向总来了。”

向凯荣挤出笑脸,“好久不见。”

既然来了,不能直接回去。

向凯荣按照安排坐下,总觉得背后有人窃窃私语,议论着自己的失败与窘境。

向凯荣面色难看,旁边的人察觉到了,原本想应酬几句,这时候也识相的闭上嘴。

向凯荣却更觉得这是众人在排挤自己。

边上递给来一支烟。向凯荣转头一看,是《上海每周》的项文。

项文说,“来一根?”

向凯荣说,“不必了。”

项文没说什么,点上烟自己抽。

媒体记者年会没那么多虚头巴脑的歌舞节目,大家凑一起吃个饭发个牢骚抽个奖,差不多也就各自散了。

项文估摸着今年大奖又落空,正想走呢,手机叮当一声提示微信。

苏小辙的声音活活泼泼的响起来,“给大家拜个早年,恭祝各位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家和万事兴。”

微信群噼里啪啦的一堆回复,“别光说不练,来来来,红包呢!”

苏小辙说,“叫爸爸!”

骆晨晨,“我呸!”

苏小辙给群里发了个红包,项文顺手一抽,居然抽到了六十六块钱。

台上同时道,“今年的一等奖iphone6 plus,得奖者,项文!”

项文又惊又喜,打开微信,笑道,“苏小辙,你真是福星。”

苏小辙回复,“客气客气,转发这条苏锦鲤,要钱有钱,要人有人,骆晨晨除外。”

骆晨晨气道,“我红烧了你这条鲤鱼!”

项文上台拿了奖,顺理成章的走人。刚走出酒店,便听见身后有人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