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4节(1 / 1)

作品:《恋上大明星

苏小辙道,“刚刚说过了。”

林越道,“我们不用留在这儿,离开慕容野的军队……”

苏小辙问,“去哪儿呢。”

林越沉默。

苏小辙握住了林越的手,轻轻道,“我明白你的想法。我也不想和你分开。但是一时的分别又算什么,你可以来看我啊,听琳琅说,军中也是轮休的,每隔七天就能放一天的假,就当……当你在读寄宿学校。”

林越因为这个比方笑了笑。

苏小辙道,“行不行?”

林越看着苏小辙,无奈道,“你都这样说了,我有什么办法。”

这个晚上,苏小辙睡床,林越打地铺。

他们谈了很久,谈了以前,谈了将来。

苏小辙瞌睡上来了,可是不舍得睡,含含糊糊的说,等仗打完了,咱们就回来安镇,跟二婶合伙卖豆腐。

林越听得只想笑,见苏小辙不再说话,便支起身来看一看。

朦胧月光下,苏小辙睡得很熟。她的额头圆圆的,睫毛安静的盖住眼睛,看上去比平日减了几岁,就像是一个小女孩儿。

林越不知不觉地伸出手。

苏小辙咕哝,林越大大……

林越一怔。

苏小辙咕哝,接机要注意安全…不要开闪光灯……

林越失笑,索性坐起身,凝视着苏小辙。

月兔落,金乌升,又是一天。

一大早,苏小辙拿上包袱,跟琳琅来到了距离军营半个时辰路程的家眷营地。

苏小辙起先对这种集体宿舍做过心理准备,实际到了之后,她有些意外。

营地是清一色的砖屋,窗户糊的是雪白窗纸,各家门前院后都各自开辟田地,有鸡鸣狗吠之声,也有小孩儿跑来跑去,看上去就像是一处寻常村落。

琳琅将苏小辙交给村里的主事邓大娘,便先行离开。

邓大娘带着苏小辙先转了一圈,熟悉环境。

这座村子坐落半山,视野极佳,一旦有袭击,就会马上被发现。整个村子的人都可以退到山上,躲进深林。村尾还有一口井,足够全村的食用,非但如此,再走过十几分钟,便能见到一条从山中流出的小河。

苏小辙和邓大娘来到小河之畔,正好就有其他女眷在洗衣。

其中一名妇人招呼,“邓大娘,我腌的鸡蛋快好了,回头给你送两个去。”

邓大娘笑道,“好,谢谢了。”

苏小辙发现有人在看着自己,便也看回去,主动的热情微笑。

对方却避开视线。

苏小辙有些没趣。

邓大娘道,“这村子前前后后你都记住了。”

苏小辙道,“记住了。”

邓大娘道,“你那儿还没有被子吧,上我家去拿一床。”

苏小辙忙道,“谢谢邓大娘。”

邓大娘淡淡道,“不必客气,琳琅大人吩咐要照顾好你,我遵命行事。”

苏小辙有点纳闷,自己长得没那么讨人厌吧?

她跟着邓大娘走了两步,却听背后传来议论声。

“你看那头发颜色。”

“没错,就是她。”

“琳琅大人是怎么想的,居然让一个也羌人住进来……”

苏小辙明白了。无可奈何翻个白眼,没办法,总不能跟人说,‘大家好,我不是也羌人,我只是用了欧莱雅’。

邓大娘回头,皱了皱眉,“还愣着干什么。”

苏小辙连忙答应一声,跟了上去。

邓大娘带着苏小辙来到一间空屋,“从今天起,你就住这儿。”

苏小辙走进屋子看了一看,桌椅柜床这些粗笨家具都齐全,不过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东西。

邓大娘看苏小辙上上下下的打量,便道,“这儿的东西是不太齐全,等会儿我给你拿床被子和吃的来,明天我去把你那份口粮报给军里,让他们多送一份来。你还需要什么,也都写下来给我,我一并带去。”

苏小辙问,“邓大娘,麻烦你,我问个事儿?”

邓大娘道,“你问。”

“所有的东西都是军里给的,我自己不能出去买?”

邓大娘深深的看了苏小辙一眼,“没有这样的规矩,你要买什么,跟我这儿报个备。军中会有人集中采买。”

苏小辙哦了一声。

邓大娘道,“还有什么想问的。”

苏小辙道,“没了,谢谢邓大娘。”

邓大娘出了门,只留苏小辙一人,她环顾四周,摸了摸窗户,又摸了摸桌子,最后坐在床上,心里安稳。

她终于有个家了。

第二天,苏小辙下山到了兵营。

兵营门口有看守的士兵,苏小辙上前,“劳驾,问个事儿。”

士兵对于主动来说话的苏小辙有些吃惊,但看见了发色,便知道了苏小辙的身份,这位林夫人与琳琅大人交好,林大人又是太子那边投诚过来的,是以也就客客气气的说,“林夫人请问。”

苏小辙道,“咱们部队平常去集市吗。”

士兵觉得咱们部队这个叫法很是新奇,却也很是中听,便笑道,“有是有,夫人问这个做什么?”

苏小辙道,“我有些东西想买,不知道能不能搭个车?”

士兵道,“搭车不难,明儿就有车过去,不过夫人想买什么,告诉村里的邓大娘就是。”

苏小辙道,“我的东西太多了,还是自己买方便一些。”

士兵道,“哦……那这样吧,夫人明日早些来。”

苏小辙忙答应。

回到山上,苏小辙问邓大娘借了笤帚,先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又用清水擦地擦桌,连厨灶间都抹过一遍。

干完这些,苏小辙去向邓大娘请教这儿的规矩。

邓大娘的态度虽然冷淡,倒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万壑关是大周重关之一,之前被也羌人盘踞,是慕容野将军带人来了打退也羌,重新收复此地,也羌人撤走之前将万壑关的兵营付之一炬,而慕容将军无暇重新修葺,因此将士暂时住在营帐之中。而山上的村落原先住户早被也羌屠戮一尽,现在则是用来安置将士的家眷。

军营之中一切琐碎事务尚在整理,对于家眷这边只能是能照顾的照顾一些,照顾不到的,大家也只能忍耐。

就譬如最基本的柴米油盐是有,但肉菜这些那就是有一顿没一顿,是以家家户户才在屋前院后开了菜地自给自足。

苏小辙记下一笔,这个伙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刚住进来,根本没时间种菜,总不能顿顿吃馒头天天喝稀粥,她都能忍耐,总不能让林越也这么吃。

至于其他的嘛,苏小辙把自己家又前前后后的仔细打量一遍,写下要采买的物料。

第二天,苏小辙搭着军队的车到了最近的金水镇。

抵达之后,士兵停下车,问苏小辙,“咱们得采买一些粮食,夫人你是?”

苏小辙道,“我自己逛一会儿,你们什么时候回去?”

士兵道,“再两个时辰。”

苏小辙道,“那行,咱们就到时候在这儿碰头。”

金水镇与来安镇有些相似,也是不长的街,不多的人。

苏小辙先把这条街走了个来回,记下自己要买的东西,而后她走到一家店铺门前。

那家店门口摆放的两盆铁树。

睿叔道,‘小辙,你知道为什么典当铺门口都要放着铁树?取的就是万年长青如松柏的意思。’

小武接着道,‘还有一毛不拔铁公鸡。’

睿叔道,‘去去去,尽在这儿添乱。’

苏小辙拿出袖中的黄金扇簪,吸了口气,踏进店门。

当铺的二柜看见一个扎着头巾的姑娘走进来,把几样黄澄澄的黄金首饰搁上台。

二柜接过,仔细验了一验,确是真货无疑,按照当铺的规矩照例是为了压价要把东西往糟里说,皮毛必说‘虫吃鼠咬,光板无毛’,衣服写成‘补丁成叠,缺袖烂肘’,金器必写‘铜胎鎏金,潮银生锈’,是以他一张口,“铜……”

那姑娘接道,“铜胎鎏金,潮银生锈。”

二柜一愣,“您是屋里人?”

意思是问这姑娘也做当铺买卖。

那姑娘道,“出屋了,不回头。这是个死当,我不会来赎,您看着给吧。”

二柜的看了看那做工精细的扇簪,再看了看那姑娘,在当票上写了个数。

苏小辙看见那个数字。这个数字,是过去的了结。

揣着钱出了当铺。苏小辙踏踏实实,深深的吸了口气。

☆、第 3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