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80章 深藏不露(1 / 1)

作品:《唐朝小农民

“你会写诗么?你凭什么上这条船?”

有读书人这样询问李天。

李天倨傲的仰着脑袋,他有一个特别好的老师,在教他怎么表示对别人的不屑上,李天学了个十成十!

只见他目光微微的看向远方,目光好似不经意的看了说话的读书人一眼,旋即又直接挪开。

“不就是写诗么?这有何难?”

说着,李天往前走了两步,开口便道,“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其他人闻言,顿时哈哈大笑,这是教人数数的儿歌吧!

李天也在笑,他记得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这个了,好像就是儿歌。

杜如晦一脸平静,他知道,李天要开始自污了,而自污的方式也很独特,居然是写了这样一首诗。

“这样的我也会!九片十片十一片,十二十三十四片!”

一个读书人哈哈大笑起来,紧接着,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此时的李天也跟着笑,人家笑得越开心,他也笑得越开心,因为越是这样,他就越是清楚,自己的自污是非常成功的。

紧接着,他摇了摇头,“当然不是啦!后面是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难为你了,居然做了一首打油…”杜如晦笑着开口,一面拍着李天的肩膀。

只是,笑着笑着,杜如晦笑不出来了,诡异的看着李天,与此同时,他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李天还在摇摇自得,用肩膀挤了挤杜如晦的肩膀,开口道,“老杜怎么样?这首诗够上口吧!”

杜如晦面色诡异,想说却说不出口。

那些书生还在大笑着,“这也算诗?一个幼儿都比你做得好!”

“孙杨老先生诚不欺人啊,这李天,果真是不学无术啊!”

一个书生这么说,很快,很多的书生都这么说,说着说着,说到朝堂用人不明,这种不学无术的人都用上了。

而这,就是李天想要的结果,他很满意,得意的看了杜如晦一眼。

与此同时,一个童子站在画舫的前面接待着,赶紧捂着嘴,笑着将这件事告诉了画舫上的三个人。

还得意的比划着,“这也算诗,那我也成诗人了。”

这个童子是其中一个老人的弟子,一开始,三个老人也是笑着摇了摇头,但是慢慢的,三个人都明白过味道来,童子的师傅更是直接开口呵斥起来,“无知小儿,不得无礼!”

说着,老头站了起来,快步的走向了船口,童子跟都跟不上。

让童子惊讶的是,其他的老人也迅速的站了起来,向着船口的方向走了过去。

“敢问是哪位大才?”老人大声的说着。

杜如晦看向李天,看着李天和其他的书生一样,四处观望起来,顿时微微的摇了摇头。

而此时,那个老头却皱起了眉头,正因为没人站出来,他索性开口了。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敢问这首诗是哪位大才所写?”

“这…也算是诗么?”

终于有人开口问了一句,但是看提问人的表情便知,这个人也有些心虚起来。

此时老头只是冷哼了一声。

这怎么可能不是诗啊!

这乃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写,第二句稍有差别,但是意思上确实差不多的!

李天不过是将人家的五六七八九十片改成了五片六片七八片,某种程度上来说,略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

“糊涂!”此时的老人非常的生气,“诸位满腹经纶,现如今却是连一首诗都赏析不来了么?”

“从一到无数,这是典型的蓄势,常言道,诗以言志,但整个的是通篇言志么?”老头说话的时候都微微有些哆嗦,他被眼前的这些所谓的饱学之士给气到了啊!

此时另外一个老头站了出来,开口道,“这首诗可以说非常的直白,也可以说非常的不俗!除了蓄势,更有着由小及大,由动及静的递进,今日你们若是谁能写出这种感觉,便可以直接上船了!”

三个老头言辞一致,而千万书生也静下心来体会。

不体会还好,觉得这就是一个儿童的儿歌一般,但是体会一下,那种雪花扑面而来的感觉顿时让他们吓住了。

从第三句开始,他们便感受到了一股磅礴的气势,那便是好像他们代入了李天的视角,从一片雪花慢慢往外拉镜头,旋即看见了无数的雪花,整个人好像和天地合为一体一般,而最后的点睛收尾以梅花,又见不俗。

梅花高洁,又有清雅的感觉,从磅礴到清雅,无数的书生仿佛走上了一遭寒冬酷暑。

他们下意识的看向了李天,李天则下意识的看向了地面,脚轻轻的踢着地面,眉头却深深的皱了起来。

与此同时,画舫上三个老头也看向了李天,其中一个更是直接指使童子,开口道,“赶紧去请这位先生上来!”

李天一愣,连连摇头,开口道,“不成的,这不成的!”

“先生何意?”一个老头皱起了眉头。

李天吓了一跳,他的年纪比人家小了几轮,人家还叫他先生。

李天连连摆手,旋即皱起眉头,想出了一个蹩脚的借口。

“我说…前些日子我家门前有个道士路过,他写了这首诗,你们信么?”

此时的李天,早就没有之前的嚣张与嘚瑟了,因为他自已也没想到,不过是随手拿出来一首,用来开玩笑的诗,结果却被人解读得这么高深。

然而事实上,这首诗真的有这么高深,不然也不可能流传下来了。

三个老头却皱起了眉头,他们看起来是将信将疑的。

李天松了口气,将信将疑就很不错了,接下来,他只需要让三个老头相信他就好了。

紧接着,他张开了嘴,只可惜,从他背后传出了别人的声音。

“李大人果真深藏不露啊!这首诗泰听了,真是好不喜欢,泰更喜欢的是先生的严谨,明明在考究诸位学子,何故说是一个老道所做呢?”

魏王李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