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14章 好久不见(1 / 1)

作品:《唐朝小农民

直至离开了皇宫,李天的心里还是一片凄凉的。

李泰的事情,李世民知道,甚至可能是从始至终都知道,但是他从未站出来过,甚至李泰威胁李天的时候,李世民也只是袖手旁观,现在,自己有用了,李世民就说他能帮李天压着了。

带着这份凄凉的心思,李天却没有表露出一丝来,他安静的走出皇宫,身后跟着那个小小芝麻官。

李天转身的时候甚至还能笑着,“某乃御史中丞李天。”

“下官新任虞城县赵兴,受陛下之命,跟随先生学习水治,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应该的,应该的!”李天笑笑,和赵兴客套了两句,旋即开口道,“夏日多雨,我们耽搁不起,明日清早,鸡鸣三声咱们便启辰,如何?”

赵兴有些惊讶,大部分的京官离京,都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到处跑关系想要留下来,唯独李天特殊一些,居然这么赶。

但是李天是上官,李天的要求,他不得不答应,只得点头答应,一面还夸赞着,“大人爱民如子,我先替我虞城百姓谢过大人了。”

“好说。”李天笑得非常的轻松,只是转过身子,脸上的笑容便没了。

他一度怀疑李世民这个家伙是不是眼瞎了,这样一个马屁精被他派来跟自己学技术?

李天摇了摇头,扭头回到了尉迟敬德的家里。

他在长安不是没有落脚的地方,但是冷冷清清的,还不如回尉迟敬德家和他一起喝酒。

当李天说清楚明日启程之后,尉迟敬德叫来了杜行敏,一同为李天践行。

是夜,三人喝得伶仃大醉,李天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

翌日启程,李天也是早早便独自出发了,并未和尉迟敬德他们道别。

和李天不同的是,赵信早早的就候在了城门口,身边跟着一个书童,一个护卫,行李拿马车装了,还雇了一个车夫。

相对而言,李天人数更多了,三十来护卫尽数骑着高头大马,一个个跟在李天的身边。

只是即便如此,李天还是不满意,开口道,“马车速度太慢了,换马赶路,把马车退了吧!”

赵兴一愣,他以为李天应该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客套话一套一套的,但是真正开始共事的时候,李天居然变得如此的不通融。

只是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咬牙把人和马车送走,骑马跟在了李天身后。

不过两日光景,李天就发现了赵兴不能吃苦的本质了,沿路一直喊着要休息休息,还一直喊疼。

其实李天也疼,他也习惯坐马车,只是现如今已然是初夏了,即将进入仲夏,一旦未能有效的组织起水患的治理,则虞城百姓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每每到了夜间,李天从马上下来,他的亲卫都会赶来替他换药,当然,顺道还有赵兴的一份。

只是两人的情况截然不同,李天换药的时候虽然眉头皱着,但是很快又能睡去,倒是赵兴,疼得大喊大叫,死去活来的。

背地里,不少亲卫都和宗明抱怨。

“老大,你说咱们大人怎么收下了这么一个孬货?骑个马也叫的哭天喊地的?”

宗明明事理一些,开口道,“人家是文官,很少骑马…”

“屁话,咱家大人也是文官,看看大人,全程一声不吭,我们给他换药的时候也疼啊,只是他还能睡着,即便睡不着,也能和我们谈笑风生,哪里和这个小白脸一样了?”

疼的地方不是别地,是大腿内侧,长时间的摩擦,大腿内侧的皮肤受损,以至于和里面的裤子都粘在了一起,亲卫撕扯的时候,李天也会疼得皱眉倒吸冷气,但是硬生生一声没喊出来。

宗明不仅清楚这一点,更是佩服李天,但是他不能随意在背后议论别人,不禁开口道,“这能一样吗?咱家大人那是上过战场的好汉,平日里分得清轻重缓急,人家赵兴才多大一点,不过是个孩子!”

宗明说完就走了,留下亲卫们议论纷纷,说起来,李天的年纪才是一行人之中最小的一个才是,却是这一行人的领头人。

李天本以为这样的事情可以很快就过去了,未曾想到的是,在距离虞城不到两日的时候,赵兴发烧了,高烧难退。

李天面色阴沉的皱着眉头,扭头看向了赵兴的书童和随从,开口道,“我差几个亲卫留下,你们等你家大人伤好了再启程,我先带人赶往虞城去,实在是时态严峻,时不我待,待你大人好点,还请替我跟你家大人道歉。”

若是赵兴,定会虚伪的说上一句,“大人言重了。”

只可惜,回话的是他的书童,低头说了一句,“小人一定带到。”

旋即,他便放李天离开了。

马儿继续往前,在即将抵达十里亭的时候,李天却让人停下了脚步。

起因是隐约有丝竹之音。

自从来到大唐,李天心里是惶恐的,他害怕让人发现自己不是大唐人,所以闲暇的时候,他经常会研究大唐的一些东西,其中就包括了种类繁多的称呼以及各地的乐曲特点。

正是因为这份好学,李天很轻易的分辨出了一件事,弹奏的是齐州的曲子,还隐隐有着一份熟悉的感觉。

齐州距离虞城堪称万里,为何虞城会有人弹奏齐州的曲子,于是李天便让人停了下来,他隐约觉得这和自己有些关系。

宗明是第一个听出来的,不禁开口道,“大人,这个曲子,不是我们在齐州听到的那首童谣么?”

对于音乐,李天隐隐有些盲人摸路的感觉,这会儿宗明一开口,他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觉得熟悉了,当下便道,“看样子,是故人来见,我们不好无礼,且随我去瞧瞧!”

拨转马头,一行人离官道愈行愈远,复行数十步,见一密林,马不得入,下马,继续往前,乃见一小流,流水的另一面,四五女子面着轻纱,或跪坐,或侧倚,正在拨弄手里的乐器。

一青衣男子背对李天,这一刻扭过身子,冲着李天微微笑着,“大人,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