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31章 警示(1 / 1)

作品:《唐朝小农民

“你将我埋的突厥太子给害死了,还搅了我一个基地,你算算,你这有多值钱。”李泰话说的阴阳怪气。

李天愣了一下,微微皱眉,“这么算下来,我的确是挺值钱。”

“李天,我这人惜才,所以一再保全你。”李泰将手中书拿在李天面前晃了晃,一把将书在长椅上火盆上点燃,“但是,你这样要是让我失去耐心了,我这可就直接将你给杀了。”

这威胁对李天来说,的确有用,他信李泰能够做到。

李泰见李天没有吱声,“李承乾没死,还要跟我抢太子之位。你觉得怎么弄?”

“... ...”

李天思索了一下,在历史书李泰跟李承乾两人为得太子之位,那是抢破了头。后来李承乾与齐王在齐州起兵造反被镇压后,蠢到落井下石,惹怒李世民,被长孙无忌所调查,后被迫起兵造反被贬为庶民。

“争,李承乾成不了皇帝。”

李承乾脚瘸,身有残疾的人当皇帝,在唐朝就是一种不祥征兆。

朝廷上虽有不少人支持李承乾,但放眼到民间,呼声高的还是李泰。

“你怎的知道他一定成不了皇帝?”李泰自嘲笑了笑,“长孙无忌,忠于父皇,只要父皇对其不死心,那么长孙无忌就会遵从李世民意愿,扶持其登基。”

因太子之位,朝廷就一直没间断过的上诉,特别是这两年,一月前,一老臣面见李世民,直言了太子之位不能立李承乾,然下场是李世民大恶之。

“身有残疾,性情孤傲暴虐,皇上以善纳谏,鼓舞纳谏,才让能人极尽所能,君臣一心... ...”

李天哈了口气,搓了搓手,“只要魏王你能延续这,自然而然支持者会多,况且国舅也不是愚昧之人,自然懂大唐朝需要怎样的人引导向前。”

“好,好,说得好。”李泰高兴了,连连点头,“若是日后,我成君,到时候定不会亏待你。”

两人合谋了一会儿,那拦路的侍卫领李天去前院。

两人在亭子前,看着李天,侍卫越看越觉得李天越觉得不对劲。

“主子,你确定这人会帮我们?”

李泰思索了一下,“他要的是明君,而我是唯一能成明君的人。”

“宫中最近动向如何?”

“听宫中线人说,魏征从幽州回来后面圣,告了太子李承乾一本,皇上大怒直接避而不见,魏大人在宫门外染风寒导致旧病复发,现在宫中卧病。”

宫中现在不说是乱作一团,其中两方势力冲突越发大,直接搬上了早朝。

“你是国舅,你看中哪个?”李世民轻声问道。

长孙无忌琢磨了一下棋盘,摇了摇头,“皇上,我这两方都不看好。”

“要朕说,魏王李泰像极了当初的朕... ...”李世民话说到这,神色有些不对劲。

长孙无忌见状不妙,连连摇头,“皇上意思,立魏王为褚?”

“... ...”

李世民没给答复,而外阁外一太监听见了,急忙出殿外,匆匆跑进东宫,请求见太子。

太监闯进主房,只瞧见太子妃站在内卧,连忙行礼,“奴才见过太子妃。”

“太子他不在殿内,估计去,称心那了。”太子妃轻声道,“你要是去找太子,便告诉他,早些回来。”

“太子妃早些休息。”太监连连请安退下了。

而离皇城不远一山坡上,上头有一点火光,等近些一看,那茅屋外头有不少侍卫守着,茅屋内隐隐约约能传出谈话声。

李承乾已经喝得半醉了,整个人有些迷糊,就这昏暗灯光看要称心,“可惜你不喜欢皇宫,不然那小小的东宫还是能容下你的,我也就没必要见你时,还要偷跑出宫,来着找你。”

“是称心傲慢了。”称心笑着,帮其斟酒。

两人是知己,而称心更是其男宠。

“承乾,你该回宫了。”称心说着,将酒给收了起来,见李承乾直着腰仰头大笑,带着些自嘲,“那地方迟早不是我的,你可知这一次去幽州,我瞧见了什么?”

称心瞧着他,等着他继续说。

“我见着突厥了,突厥好啊,要是,我成不了皇上,让我成为突厥一刺史也好啊。”李承乾醉了,直接将心理话给吐露出来了。

“太子殿下,你这话可要三思。”称心担忧的看了一眼外边。

恰巧一侍卫闯进房中,慌忙道,“太子殿下,不好了!”

“不好什么了?”李承乾睁开眼不耐烦道。

“王公公传来消息,皇上有立魏王为褚的意思,现在几个大人已经到了东宫,准备商量对策了。”

李承乾一下酒醒了,连忙起身,“称心,我这先回去了。”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闲谈所言很快传遍了整个宫阙,在宫中暗暗的掀起了不少的波澜,所有大臣都在揣摩着李世民的心思。

后宫中不少人更是纷纷舆论,武元华抱着烫手的杯子,盯着院中一束寒梅不知道在想什么。

“晋王回话了吗?”

小翠愣了一下,摇了摇头,“主子,还没呢,晋王正听你得劝,宴请寒门 ,眼下估计还在应酬。”

“我困了,要是那边有消息了,便叫我醒来。”武元华说着往内阁走去。

小翠连忙将窗给关上,好生的伺候武元华。

晋王府上,眼下热闹的很,一群文人在这探讨学术,吵得好不热闹。

其中,李天算是众星捧月了,因一本百家讲坛惊动了寒门,不少文人对其关注颇多,这问的话也刁钻。

“未曾想,李兄居然如此年纪就写出那般深沉的书,还真是年少英雄!”一人惊叹道。

这远处喝闷酒的书生倒是不以为意,“年纪不符这倒是真,不知道是不是抄的哪位不知名的高人。”

话挑明了,全场寂寂无声,的确是有不少人对着有所怀疑,特别是知道李天原先是一纨绔子弟,越发觉得不可信。

“这的确不是在下所做,这是两老师所撰。”李天直率的话,让全场人震惊。

随后纷纷有些鄙夷,拿别人的东西滥竽充数,就是文人之耻,而且还大声喧哗,享受本应该别人的掌声跟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