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88节(1 / 1)

作品:《妙步生莲

皇帝到臣子家中用餐会从宫中带来黄金餐具,不会用臣子家的,事后也会将那一套餐具留下。

皇帝和萧斌萧佻等人在大堂上说话,萧佻最近在秘书省做到了秘书校书郎,按照道理,考校要连续几年拿到上才能酌情升迁,就萧佻入秘书省的年数是达不到这个年数的,还是太皇太后在里头用了力。

拓跋演让萧妙音到后面去休息,说是休息其实也是想让她见一见许久未见的生母还有弟弟妹妹,博陵长公主留在大堂上陪着,瞧着拓跋演对萧妙音呵护有加的样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谁不希望自己能有个知冷知热的人?但是能得偿所愿的又有几个?

“北方草原之人逐水而居,哪里有草就往哪里迁徙,可是牲畜吃了的草却不一定能够长得出来。”萧佻和拓跋演说起草原上的事。

“朕记得你幼时曾经在六镇,可是这么多年还记得这些事?”拓跋演听到萧佻说起草原上的事很是熟悉,惊讶之下难免起了戏谑之心。

“怎能不记得。”萧佻面对这位天子的时候没有多少拘谨之色,“当年还记得一场暴风雪,家中牛羊死掉大半,家中爷娘焦急的不得了。”

此话一出,那边博陵长公主就变了脸色。

拓跋演点了点头,“那么萧大觉得呢?”他没有转头去看那边姑祖母的脸色,而是自顾自的和萧佻说起来。

“草原上并不好讨生活,而最好能够提供粮食的还是汉人的耕田。”萧佻道,草原上牛羊一场暴风雪就能死了大片,有时候连人都一块都折进去。

“边防六镇不可汉化。”拓跋演手指屈起在凭几上敲了两下,木头被敲的砰砰作响,萧斌听儿子和皇帝说汉化的事,当听到这句的时候,额上的冷汗都快流下来了。

“汉化之事乃是长久之举,非朝夕所能完成。”萧佻笑了。

“可是汉人当年失据中原,五胡长驱直入如同无人之境,这点萧大作何解释?”拓跋演受汉人的那一套长大,可对于鲜卑的优势,心中还是有些许骄傲。六镇是抵抗蠕蠕的一道防线,这么多年来不管平城如何汉化,但六镇的鲜卑胡风从未淡过,甚至到了那里的汉人都开始说鲜卑话穿鲜卑袍子。

六镇士兵保存鲜卑作风,以保持战斗力,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了。

“启禀陛下,汉人与漠北的争斗早就开始了。陛下可还记得蒙毅之事?”萧佻宽袖一挥开始和拓跋演追寻先人的事迹来,从秦代到魏晋一通说了过去。

萧拓听的一愣一愣的,那些事他读书都在书本上看到过,但是被兄长么一说出来,总觉得自己那些书都是白读了。

“陛下在宫中也常读到过关于处置强盗抢劫的案卷。”萧佻挺直腰背,“草原上的人如狼蓐强盗,而汉人定居。草原牛羊不足的时候,草原胡人就会南下掠夺,这和强盗抢劫也无二样,以有心算无心,自然得胜。何况汉初国力孱弱,天子之乘甚至找不到相同颜色的马,如此怎么和匈奴抗衡,之后文景之治,匈奴又如何呢?”

匈奴直接被打老实了,萧拓默默在心中接了下面的话。

拓跋演失笑,原本他还是想要吓一吓这位大舅子的,谁知道他倒是干脆和自己谈古论今了。

萧妙音这会到了后面,她如今身份不同以往,身后还跟着一群宫人内侍,宫人内侍的宫规都是严格教导出来的,和萧家这种暴发户的仆妇很不一样,几乎一眼就分辨出来了。

她直接就往常氏的院子而去,如今有拓跋演罩着她,她行事也少了许多顾及。

常氏听到女儿来了,带着人出来迎接,见到一个宫装丽人向这里徐徐走来。常氏红了我双眼就跪下来,“妾拜见贵人。”

后面五娘和檀奴两个也跟着跪下,萧妙音吓了一大跳,“都起来,跪甚么呢?”

让亲妈和亲弟弟妹妹跪自己,她怕天打雷劈。

常氏眼中含泪,“三娘如今是贵人,应该的。”

“那也是我的阿姨和弟弟妹妹,有这样的规矩么?”萧妙音亲自扶起常氏就往院子里头走。

“阿姨这些日子过的还好?”萧妙音问道。

她在宫中,消息不是很灵通,何况这种燕王府后院的事,没有人和她说,她还真的不知道。

“好好好,一切都好。”常氏见着女儿肌肤白里透红,双眼明亮,就知道女儿在宫中过的不错,她伸手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心里安稳许多。膝盖上的痛楚也好了不少,前几日她求了萧斌让她到平城的寺庙里拜了半天佛,果然心诚,如今女儿也如同自己在佛前祈求的那样富贵平安,她已经打算再去一次好好还愿。

“姊姊,檀奴最近不好好读书!”五娘抓住机会就在萧妙音身边告状。五娘比萧妙音小了四五岁,这会还是个孩子,五娘记得姊姊走之前的嘱咐,发奋读书,结果功课上比自己同母所出的兄长还强出一点。

“是吗?”萧妙音听到妹妹这么一句,脸上的神情就开始似笑非笑,看得檀奴后背开始发麻。

姊姊没说骂更加没说打,但檀奴就是冷汗直流。

进了屋,檀奴老老实实一声不吭,萧妙音握住常氏的手,“那边还老实么?”

那边是指的四娘那边,自从上回那件事后,萧妙音干脆连脸上都懒得装,直接称呼萧嬅为那边的。

如今她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忌讳萧嬅,实力相差太大,她只要动动手指,有的是人帮着她上前收拾,根本就用不着她动手。

“她如今一张脸难看。”说起萧嬅,常氏自己都有些唏嘘,争宠也好害人也罢,冲着她来就行,何必对她女儿不利?结果还没等她动手,萧嬅就自己生起重病来,她让人在萧嬅贴身服侍的侍女那里打听到的,那会萧嬅病的人都开始说胡话,可是说的那些胡话听着就叫人心惊胆战。

“不过看样子,她对陛下是有心思的。”常氏不好把情况原原本本的告诉萧妙音,只是这么提醒。

“就凭她?”萧妙音讥讽一笑,“如今一张脸难看成那样子,人又不上进,拿甚么来和我争?”

人多少都是看脸的,性子如何好不好相处那都是日后慢慢相处才能体会出来,可是拓跋演可是皇帝,皇帝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必迁就别人,对女子就更是如此。

第一眼看得不都是脸么?要说情分,她已经先下手为强全部占完了。人的精力就那么多,拓跋演也是一样,他这个年纪对骑马射箭有兴趣对朝政有兴趣,这些东西几乎将他的心思占个精光,男女之情再拓开的空间已经很小很小了,毕竟人的感情也是有限的,哪里会这点来一点,那里生一点。

萧嬅她到现在都还没见过,不过常氏轻易不说人是非的都说萧嬅难看了,那么是真的难看了。

萧妙音手里拈起一颗葡萄干放入最重,口中甜腻腻的。

“她想折腾甚么就由她去,不过自取其辱也不要怪别人。”萧妙音挑眉一笑,妩媚从眉眼间如同藤萝生出来。

☆、第72章 竹楼

萧妙音坐在床上,嘴角含着一抹笑,眉梢眼角都是不将这个妹妹当做一回事,常氏让人拿来核桃,她拿着小金锤坐在床上一个个的敲,也不然宫人来。外头的壳敲开,里头的果肉拣出来都给弟弟妹妹们。

她专心给弟弟妹妹们弄核桃吃,萧嬅那边已经是坐不住了。

萧嬅上辈子进宫之后见识过萧妙音的厉害,她入宫那会,太皇太后还在,萧妙音那时已经被撵出宫外了。入主长秋宫没有多久太皇太后便崩逝,而后皇帝便将送出宫外修行的萧妙音接回来,再次入宫之后,后宫里不管新人还是旧人都见不到皇帝的面,就她做皇后的那一年多里,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皇帝恨不得把萧妙音给宠上天。后来,也的确是废了她立萧妙音为皇后。

如今萧妙音册封贵人才三日,皇帝就带着人来萧家,身边的人都议论说像是带着回来归宁一样。

萧嬅坐在床上,看着自己的一双手,她今年才十一岁,这年岁的女孩子都还没有到长大的时候,她上回又大病了一场,侯氏这里的东西比不得常氏,侯氏不得宠,东西都是按照往例来发放,比外面的普通人家是好上许多,但是和常氏那里一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萧嬅重病,东西没人克扣,但好东西例如银耳之类的,就半点指望不上了。

“四娘子,三娘子已经回到常娘子那里去了。”侍女进了屋子禀告,听说萧妙音跟着皇帝来了,萧嬅就打发人出去打听萧妙音的动静。

她当然知道将来会是怎样的走势,再过上几年,她就能入宫了。可是这十年的日子她都是过的十分艰难,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够见到天颜,更何况上回自己动手未成,反而惹得萧妙音对她百加羞辱,她势必是对自己有了戒备之心,还不知道这次会怎么样。

如今就这么坐等着,不如在努力一把试试看,说不定就真的奏效了呢?

萧嬅让人拿来紫粉对着铜镜一点点给自己上妆,她肤色不佳,用紫粉正好遮一遮,她手法生疏,几次面上的粉不是过薄遮盖不住,就是太厚。上辈子入宫的时候是宫人帮她上妆的,大婚那日,她满心欢喜等着皇帝,灯光中果然是来了一个年轻俊美的郎君,谁知道郎君看了她一眼,神色冰冷掉头就走。

新婚之夜就她一个人独守空房。

她原本就是庶出,在进宫之前也知道本分老实,知晓太皇太后病体沉重,如果强撑着给她主持公道,恐怕老人家的身体也承受不住。想着她可以慢慢学着做,谁知道那一日后他之一次都没有来过。

妆化的再好也没有人看,之后除了必要的典礼会将自己装扮的端庄,之后一个人的时候,脸上半点脂粉也没有。

侍女瞧着萧嬅对镜梳妆,心里笑了好几次。萧嬅的年纪还没到梳妆打扮的时候,尤其她模样都还没长开,瞧着有几分小孩子学大人打扮的滑稽。

终于将面上整理好,甚至脖子上和耳后都擦了一层粉,萧嬅伸手将发鬓整理整齐,对着铜镜里照出的人看了看,才让人给她穿履。

大堂上,萧佻已经和拓跋演将漠北的事来来去去说了一遍,一开始拓跋演也有些不高兴,可是他几句就让拓跋演笑出来,这份功力看的萧斌吃惊之余,心中又十分高兴。长子有这么一份本事在,日后就可以立身了。

博陵长公主坐在一旁,心情复杂。但凡做后母的,对于继子要么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么就是下死手整治,好别让拖油瓶和自己的孩子相争。有那么几个将继子当做亲生的,简直是比河里的金子还少。

博陵长公主正好就是下死手整的那个,女人天性让她对后夫的长子喜欢不起来,何况那会她还没有孩子,不管是鲜卑人还是汉人都是长子继承制。她哪里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孩子被一个氐女所生的孽种压在头上?

如今儿子被封为世子,而萧佻也没有她预料中的一蹶不振,反而进了秘书省做了校书郎,如今更是和天子相谈甚欢。相比较之下,自己儿子倒是显得平庸了。

修剪整齐漂亮的指甲抠入手掌,博陵长公主深吸一口气转开目光,不再去看那个姿容甚美的青年。

“知道这么多,萧大你又不去边关,有何用呢?”拓跋演随口一句,他对太皇太后之外的人说话,不必那么小心翼翼。

“臣想请陛下,将臣外放。”萧佻听到拓跋演这么问,脸上的笑一收,跪直身子对着拓跋演拜伏下来。

“单奴,你这是要作甚?!”萧斌没想到自家儿子竟然会在皇帝面前说这件事,大惊失色。那边的萧拓都睁大了眼看着他。

“怎么?”拓跋演有些意外,他挑了挑眉,“难道秘书省留不下你?”

秘书省和中书省都是汉人士族扎堆的地方,寒门子进去相当的不易,太皇太后也是有几分想要把萧家往士族那方面养,所以才将侄儿调进了秘书省。

“臣在秘书省所做之事不过是每日修补古今,校对文书。此事一年两年便也罢了,但若是常年如此,就浪费光阴。臣志向并不在做学问上。”

萧家底蕴薄弱,若是真的要出个大儒来博名声,恐怕他一辈子搭进去都未必都能成功。

况且就那些书卷上的道理能不能用还是个问题,至少在他看来,儒家的那一套在此时就很不实用。就是那些饱读经书的世家子也没将书上的那套当回事,那么读来何用?

“……”拓跋演饶有兴趣的看着他,手指在凭几上轻轻敲击。北朝是被鲜卑人一统的,拓跋家对付汉人士族是又拉又打,可以给高官职位,但是他们想要恢复门阀的那一套,兜头下来就是一顿好打,清河崔氏就是那会被灭族的,甚至连姻亲一块都被牵连。

但北朝对士族出手,汉人中对士族的仰慕是从来没有停过,那些崛起的寒门想尽办法的和士族靠上关系,例如萧斌,可不是千方百计的想要给萧佻聘一位士族女么。

“那么你打算到哪里去?”说到这个拓跋演也有些好奇,地方上是比不得平城,在平城哪怕有太皇太后,萧佻日后的人生也差不到哪里去,何苦寻求外放,一旦外放,能不能回到都城那都是看他的心情了,若是有心整治,那么一辈子就在外头了。

“阴山。”萧佻想了想道。

“单奴!”萧斌叱喝,这孩子是失心疯了吧?阴山那边就是蠕蠕,蠕蠕人狡诈贪婪,每年的冬天都会派人来抢掠,就算是六镇,光是和蠕蠕打仗就折进去多少人?

“志气可嘉。”拓跋演点点头,“你可知道阴山是甚么地方?”

“臣幼时曾在六镇生活过,外家也是镇户,臣当然知道。”萧佻回道。

“那你为何还要去?”拓跋演见着萧佻对那边的事知道的比较熟悉,看上去也不像是在说笑。

“大丈夫顶天立地,怎么能老是靠阿爷?自然是自己做出一番事业最好。”萧佻道。他年少不懂事的时候,一个劲的想办法要气萧斌和博陵长公主。

如今在秘书省里呆了两三年,越发觉得时间用在这上面就是浪费,不如出去看看。

“此事还得太皇太后决断。”拓跋演道,他很欣赏萧佻这份心性,但是萧家人的爵位和官职他是做不得准的。太皇太后年纪越大,对权力就越看重,防他和防贼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

不过拓跋演到了这会也不着急了,太皇太后手底下的那些人都已经开始盘算怎么在他这里卖好,他不必着急,徐徐图之。

和先帝不同,先帝那会太皇太后还在壮年,而如今他还年轻,可是太皇太后已经一年比一年显出老态了。

年轻就是他的资本,太皇太后再撑,也撑不过天命。

这些日子来他将史记和后汉书读的书卷都翻烂了,对付掌权的太后,最后能够平安的办法就是慢慢的熬,熬死了太后,那么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哪怕出手灭了外戚满门上下,也无人敢说一个字。

太后们生前手掌大权,但是身后事却是半点都坐不了主。当年汉和帝嫡母窦太后就不是如此?窦家还比萧家强出很多,至少出了打匈奴的人才。可是窦太后人一死,汉和帝掌权,下面的臣子就上书,述说光武帝剥吕后身份旧事,要把窦太后也给丢到太庙外面去。

终汉一代,其他的外戚,只比窦家更惨,没有更好的。

他可以慢慢等,到了这份上,太皇太后还想行废立已经是难了。

“臣……拜谢陛下。”萧佻知道自家的事都是由太皇太后决断,听到皇帝这么说,心里也没有什么失望。

“朕听说,你定下了颍川荀氏之女?”拓跋演换了个话题。

“回禀陛下,正是。”

“颍川荀氏一族如今虽然比不上先祖时候,但家风还是信得过。你得了一个佳妇,朕恭喜你了。”

萧斌瞧着提在喉咙口的心又放了回去,只是博陵长公主那边眼里露出痛快来。

尚公主也是入仕的一种,而且尚公主身上就有驸马都尉一职,日后和皇室有个关系,也能少了许多麻烦事。

要是让萧佻尚公主,博陵长公主头一个就要跳脚,但是个士族女,名头上好听,她这个阿家要挑剔起来简直不要太容易。

她拿萧佻那个猴子没办法,难道她还整不了一个新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