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8节(1 / 1)

作品:《妙步生莲

拓跋演长得比同龄人要快,尤其快到十一二岁的时候,身量已经有拔高的趋势了。

在宫中两位长辈的注视之下,拓跋演白皙的面孔上浮上了一层绯色,说话也不如刚才那么连贯,“儿……儿……”

“那么阿娘问你。”何太后见状,面上的笑意越发的浓厚了,“大郎喜欢不喜欢三娘?”

太皇太后也饶有兴趣的看向他。

“儿、儿喜欢三娘。”毕竟是在长辈面前第一次说这种话,不禁有些口干舌燥,“若是三娘能入宫中,儿一定好好待她。”

“大郎有心了。”太皇太后含笑颔首。

后面的几位公主大王瞧见,也都善意的笑起来。

陈留公主抬起袖子遮掩去嘴角的一丝嘲讽,当着太皇太后的面,能说萧三娘不好么?

兰陵公主一脸感叹:萧三娘这么被陛下喜欢啊。

猫儿嘟着嘴,他那一百遍列子还没抄完,哪怕有天子阿兄和萧三娘的帮忙,还有八十遍等着那里,要他抄完简直要了命了。今日重阳佳节,他瞧着那些黄澄澄的菊~花都没多大兴致。

“猫儿,你说。”清河王拓跋湲面容秀美的活似一个小娘子,他拉了拉弟弟的袖子,在猫儿耳畔咬起耳朵来,“这些真的能吃?”

“大母太后还有阿兄都说能吃,那就能吃吧。”猫儿无所谓的答道,他才不管这种层层叠叠的花朵能不能吃呢,反正他是不吃。

“……”清河王听了弟弟的话,双眼盯着那些开的热闹的秋菊直瞧,连方才弟弟对于太后的称呼他都没有指出来。

太后是先帝皇后,照着规矩,他们都是要叫阿娘的。

“汉人就是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京兆王拓跋悦站在后面,和两宫还有天子都不近发些牢骚,也没人耳朵那么长能够听到。

“还别说,汉人有些东西还是挺好的。”高凉王笑道,他家生母是鲜卑人,舅家是贺兰氏,贺兰一族里头还有许多人保留着鲜卑人生活作风,草原人食腥膻肉食羊奶,最容易牙出血肠胃出毛病。

上回高凉王一个舅舅就是这样,医官去了一波又一波,最后还是花了许多金子买了南朝来的茶叶,喝了那么一个月慢慢的好了。

高凉王那个舅舅把病治好了不说,浑身都轻了不少。

“我听说这秋菊泡汤能够明目,猫儿待会我们几个试一试?”高凉王提议。

“这花是拿来看的,拿来喝……”猫儿一听,圆滚的一双猫眼差点瞪出来。

“方才猫儿不是说了么,两宫和阿兄说了能吃,那么就一定能啊。”高凉王比猫儿大,肚子里的黑水和比猫儿多得多。一句话出来就让猫儿哑口无言。

“反正儿不去。”猫儿道。

“呵呵。”高凉王笑得猫儿后背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险些炸开毛。

“逃不了,大母和阿娘待会要用这个,阿兄肯定会陪着。那里有人君尽孝,而做臣子的躲在一边的道理?”高凉王斯条慢理的说着,看着猫儿琥珀色的猫眼瞪得溜圆。

“……”猫儿垂下头来,连小辫子都无精打采的挂在耳朵边。

高凉王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以示同情。

这时候自然兄弟们有难一起扛了嘛。

午时,众人回到万寿宫,万寿宫中一切已经准备妥当。尚食局已经将贵人要食用的菊花清洗干净,装在青瓷盘里端上来。

花瓣都是才采摘下来的,娇嫩的还能看见上面滚动的水珠。

清晨宫人们收集好的露水在翠色的玉盏中。太皇太后好简朴,衣裳不好文饰,饮食不好奢靡,可是宫廷中的排场也不能真的寒酸的和什么似得,该有的还是要有。

“大郎既然既然喜欢三娘,怎么让三娘归家了?”这次不是商量朝堂上的事,只是长辈和晚辈之间随意说几句话,太皇太后抿了一口盏中的晨露,问的漫不经心。

“重阳这日,一家人会团聚登高,儿不忍心,便让三娘先回去,等到重阳过后再回宫中。”拓跋演答道。

其实萧妙音前脚走,他后脚就后悔了,习惯了有她在,这一下子她回去了,都觉得浑身不对劲起来。可是贵为天子总不能说话不算话,只能派去使者借着慰问燕王和姑祖母的名头,小小的催那么一下。

这些事太皇太后也都知道。

对于这么一对小儿女,她自然是乐见其成。

“好,大郎有心。”太皇太后含笑点头。

何太后嘴角勾起一抹微笑,手中箸夹起一些花瓣,含笑不语。

**

山顶上热闹的厉害,仆妇们在打好的木桩上,将围障拉起来,让主人进去休息。长公主已经来了,坐在胡床上,看着儿子萧拓在那边玩耍。

萧佻从另外一边上来就见到这位继母,他没想到会遇见她,眉头当即蹙起,转过身就走。

高季明自然也见到了那边的长公主,见着萧佻转身就走,追了过去,“怎么了?”

士族中,继母也是母,做儿子的自然是要去拜见,不过萧家情况特殊,他也只能问清楚。

“那个毒妇,有甚么好见的!”萧佻袖中双手紧握,手背上青筋爆出。家中富贵的时候,他还是个幼儿,但是六镇上的孩童记事早,他记得那位长公主下嫁没多久之后,让人送来一碗羹汤让他食用,他那时伤心自己没了阿娘,也对这个继母很害怕,就给了自己的乳母。谁知道乳母吃了那碗羹汤,当着他的面,呕血而死。

后来这事被阿爷压了下来,他身边伺候的人几乎全被阿爷换了个遍。长公主也插手不到他这边。

他要怎么样才能对要他性命的人笑容满脸,叫上一声阿娘?他还没无耻到如此地步!

☆、第36章 共眠

这一场登高,萧妙音算是玩的愉快,回去的路上,她坐在犊车内,把玩着戴在身上的茱萸。茱萸通红通红,看着就喜人。她把玩一会,就放在一旁。什么重阳不正之气甚重,她多少都不太爱信这个。

阿昌也坐上了犊车,当然是来服侍照顾她的。

“这二娘子真热情。”今天登高,仆妇们都累了一天,哪怕是阿昌这种近身服侍的,都累的不行,上了犊车才算是能够简单的轻快一下。想起今日里的事,阿昌有点小感触。

“二娘太热情了。”萧妙音和阿昌说道,“不过二娘也不会做甚么坏事。”所以明知道对方不会无事献殷勤,她也接受了下来。

“二娘……”阿昌想了想自家三娘还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让二娘图谋的。

“那么就做对好姐妹。”在车中萧妙音懒懒的伸了个懒腰。反正车上有帘子垂下来挡着,外头的人也看不到里头,一天到晚维持着仪态真是太辛苦了。私底下当然要轻松轻松。

“说起来这几日陛下常派人来。”阿昌说起这事就好笑,天子派人来问燕王和姑祖母是否安好,然后就是家中的三娘子,听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天子是恨不得让她赶紧回去。

“……”萧妙音低下头,扯弄着自己的丝绦。“儿才想在家里多呆几日。”

这话是真心话,宫中富贵,而且教育条件生活水平远远要在家中好的多。在燕王府,她不过是一个妾侍所出的小娘子,但在宫中她就是东宫的亲侄女,许多人都待她客客气气的,连何太后对着她都是一副和气模样。

但是宫中毕竟是自己一个人,哪怕有东宫这么一个姑母在,她还是浑身都都不对劲。

终究不如对着自己的生母和一母同胞的弟弟妹妹来的舒服。

“三娘子。”阿昌心里知道宫中好,进了宫可以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萧妙音还是她从小看到大的小娘子,自然是要更心疼她一些。

“以后说不定……就很难见到了。”萧妙音不是傻瓜,早就知道自己在太皇太后和小皇帝面前挂了名了,如今留她在宫中,东宫就是想要她走当年那条路,等到年纪再大一点,说不定就能等到东宫的赦令了。

除非她能够把自己弄得断胳膊断腿外加变成疯婆子之类的,不然基本上也没法躲。当然要是躲了,付出的代价也挺大。

到了如今她也只能试试能不能和小皇帝相处的来,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的手里也是好牌,就看她会怎么出了。

青梅竹马的情分,总是和别处不同,不是么?

“三娘子别多想。”阿昌赶紧劝道,她抬头看了看四周,再三确定不会有隔墙之耳后,压低了声音“日后三娘子做了中宫,常娘子还不是可以时常去见您啊。”

人心都是偏的,孩子亲近生母乃是天性,根本就阻挡不住。只要坐上了那个位置,日后很多事都不必受到拘束。

萧妙音听到阿昌的话,愣了一下,“中宫?”

她也想过,不过从来没有和人提起过,现在听阿昌提起来,好像那些隐藏在云雾里面的东西一下子就被扒了出来似的。

“是呀,只要三娘子做了皇后,就随心所欲了。”阿昌哄道。

“……”她可真不信这话。

萧妙音转过头去,其实她总觉得自己其实头上着个不定时炸弹的炮灰呢。虽然知道自己要好好奋斗,可是想起将来就觉得好惨啊……

姑妈这么权势赫赫,又不踢掉皇帝自己做女皇。小皇帝日后长大了,指不定要怎么收拾她们呢。

啊啊啊,好烦!

“三娘子?”阿昌见着萧妙音情绪一下子低落下去,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无事。”萧妙音闷闷的答道。

不管了啦,反正她眼下还不能自己事自己说了算。还是干脆好好享受吧,就算到时候真的被怎么了,也享受到了。

犊车慢悠悠,外头的秋风吹进来,带着代地秋日里的干燥。

萧妙音捂住脸颊倒在阿昌怀里,太干了。

唔……回头还要多擦些面脂。

这会还没有什么补水保湿霜啊,萧妙音想到这个顿时一阵心塞。她想起贵妇们的保养手段,有个将三月桃花放入布袋中置活水中几月,拿出捣成药膏涂抹在脸上,可以使肤色如同桃花。

不过她年纪还小,用不上这个?而且要三月的桃花,这会还早着呢。

突然犊车一停,外面响起叱喝让道的声音。其中叱喝声中还夹杂着不知道是什么的胡语。

“阿昌?”

“三娘子稍等,婢子让人去问问。”阿昌说着,就让外面骑马跟着的侍儿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侍儿不一会就回来了,“有一家子氐人像是来逃荒的,刚刚挡住了三娘子的车。”

平城原本就是汉代代城,离原来匈奴的老巢不远,后来那边成了诸胡杂居的地方。

草原上天灾不少,这冬日里一阵雪灾就能将好几户人家灭个干净,虽然有宗主,但是扛不住有人想要混条活路,朝中原撤的。

“……”萧妙音蹙眉道,“都是可怜人,不要做得太过火了。给他们些食物,让他们离开吧。”

“三娘子真是菩萨心肠。”阿昌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就让外面的侍儿去做。

今日出来,车队内都准备着供主人平常的点心,庖厨内给萧妙音准备的,和世子差不多,也就是相比较燕王和长公主差了那么一点儿。

侍儿将点心装进布袋子,走到那一家人面前。这家人都是氐人,一路逃过来面容肮脏。

“这是三娘子赏给你们的,走吧。”侍儿见着这家胡人的狼狈模样,忍不住说话都带了一丝嫌弃。

在小娘子们身边服侍的侍儿都是好吃好穿,体面干净,看外面的人都有几分看不上,何况这种落魄的人?

一个少年拿过布袋,“小娘子的恩德,我记着,以后会报答的。”

侍儿怎么会信?鼻子里哼了几声就转身走了。

萧妙音在车内听到侍儿的回禀之后就靠在阿昌的身上。

阿昌抱着她唠唠絮絮,“还是三娘子心好,换了别家说不定早就被打走了。”说不定一条命还会丢了呢。

这山郊野外的,出了人命,萧家又权大势大,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事。

“积点德吧,好歹也是几条命。”萧妙音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会儿贵族都不把人命当回事。她这么多年基本上没责罚过服侍她的侍女仆妇,做错了事,最多罚多做点事,至于动不动就来棍子打人什么的。那个实在是太挑战她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