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节(1 / 1)

作品:《造反的丈夫也重生了

下雪了,与他何关?

似乎还清清楚楚的感觉到在断头台上感觉到的寒意,温软缩了一下脖子,埋怨道:“下雪让我想起了上辈子在断头台的时候,都是你,有本事造反,为什么就没本事造反成功!”

越想越气,大概是方长霆“安分守己”的在自己的面前躺了大半个月,没有半点威胁性,所以第一次生出了使坏的念头,伸出手探入帐中,用手指戳了又戳方长霆受了箭伤,已经结痂的伤口。

方长霆:……

哦,合着以后每次下雪,你都要怪本王一次?

温软戳了好几下才收回手,道:“外边冷死了,还是呆在这屋中暖和,今天就饶了你,不再折腾你了。”

转身回了自己的塌上,拿出了刺绣用的东西,慢慢的开始上手。

半响后,小厮进来替方长霆擦洗身下。

知道温软还在屋子中,方长霆由原本觉得耻辱,到现在波澜不惊。

她一个女人家,都不知羞了。他一个大男人,还是在昏迷中的男人,还在意什么?

只是她前些天说的话,到现在还让他耿耿于怀,深夜她喂水靠近他之时,他闻到那暖香便醒了,然后心跳如鼓,感觉到自己全身紧绷得不想话。

每每抱着身受耻辱的心态等着,但她喂完水之后,就会从床榻离开,回到她的榻上,浅浅绵长的呼吸声传来,她睡得倒是香甜,他却心难平,心中满是被戏弄的屈辱感。

如若这样惊惶,还不如早早办了。

这女人还真当是可恶!

许是深夜意识都是清醒的,所以早上醒了片刻,随即又睡了过去,直到有人给他喂了粥和药间醒了一会,随之又昏睡了过去。

昏睡过去之前,他忽然想到,他意识清醒着的时候,她是没有对他做什么,那他昏迷的时候呢?!

她……

这个放i荡的女人不会早已经已行了不轨之事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小软软: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第8章 京中来人

方长霆带着一颗多疑又不安的心躺了一日又一日,而温软到了稷州也已有二十余日了,温软依旧没有这样那样。

方长霆觉得,她绝对是嫌弃自己,所以既是安心,又是可气。

而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京中传来了消息,也来了人,更带来了一车又一车的珍贵的补药。

有太后准备的,更有圣上让人准备的,也随行而来了两个御医,十名医员。

知道方长霆中毒,太后担忧这骁王孙子,也知道温软无可信用之人,就让自己信得过的一个嬷嬷和四个宫女也随着来了这稷州。

温软还听说,这嬷嬷姓崔,在方长霆年幼的时候照顾过他。

温软正在用膳,听说到这崔嬷嬷是太后跟前的红人那会,喉中那口饭差些没把她给噎死。

本来在这稷州,她现在的身份是最大的,几乎所有人明面上都得听她的,不用看人脸色,除了提心吊胆之外,小日子过得也还可以,这忽然来了个身份比自己低,但辈分却比自己高的人,还是太后身边的红人。

在宫中待了几十年的老人,规矩肯定多,这一下子,仅仅还可以的小日子也到头了。

见过了金都来的太医,再由赵太医和太医和那嬷嬷详细说了骁王的伤势病情。

随后在方长霆屋子的隔壁见了崔嬷嬷。

“老妇见过王妃。”年近六十的嬷嬷,身子骨看起来很硬朗,且慈眉善目。

但温软可丝毫不敢轻瞧这在太后跟前伺候了几十年的嬷嬷,忙上前把行礼的人给扶起。

“崔嬷嬷客气了。”

进退有度,温软这点让崔嬷嬷满意。

温软看到了崔嬷嬷眼中的满意,暗暗的呼了一口气,骁王没有母妃,但她现在却有一种见到婆婆的感觉。

“太后娘娘说,王妃在稷州,无人可用,便让我等来伺候王妃。”

温软笑得艰辛,却不敢露出半点痕迹微:“劳皇祖母挂念了。”

“此番老妇前来,除了帮王妃外,还替太后娘娘带了些东西给王妃。”

随后崔嬷嬷朝外边喊了声:“把东西拿进来吧。”

温软好奇的看向门口,看着两个宫中来的宫女一人端着一个木匣子进来。随后在崔嬷嬷的点头示意之下,两个宫女同时打开了木匣子。

看到木匣子中的东西,温软那双眼蓦地一亮,但收敛得很快,几乎没有被人察觉,但随即又愣了。

太后这、这是给她私房钱的意思?

一个匣子中有黄金有银票,银票的第一张的面额是一千两,看起来有些厚度。

另一个匣子中则是装满了形状不一的锦盒,看锦盒的样式,应当是珠宝首饰。

“太后娘娘说,你来稷州来得匆忙,身外之物定然没有在意,所以便命老妇把这些交给王妃,好让王妃来打赏下人,剩下的如何开支,王妃自行处置。”

温软:……

这话说的很好,可温软是知道的。

她身为伯爵府的嫡长女,外人看来风光,但其实只是有个名头而已,温软出嫁之时,嫁妆看着虽多,但多为不值钱的东西,就是陪嫁的庄子的店铺,都是偏僻且收成极差的。所以这些身外之物却是拮据得很。

而崔嬷嬷的潜在意思应该是太后知道她穷,为了让孙子好好养伤,用这些钱收买她的同时,再让她去收买别人的心。

她不是这种见钱眼开的人,她拼尽全力救骁王更不是因为钱财的问题,而且钱财为身为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可好像这些都不影响她喜欢手上有钱的感觉呀。

这么一想,温软就心安理得了。

片刻后,崔嬷嬷道:“王妃虽贵为皇室,但无论怎么说都是客,如今多了这么些人叨唠宋琅大人,老妇明日和王妃去拜访一下宋夫人。”

崔嬷嬷的话音刚落,屋外传来下人的声音,说是宋大夫人来访。

崔嬷嬷微微一笑,说:“这宋大夫人倒是个客气的。”

温软这段时间忙守着方长霆,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平日极少出院子,宋大夫人倒是会每隔几日来询问一番她缺些什么。

崔嬷嬷走到那收拾匣子前,认真端详了一会,才从中拿出了一个方形了的盒子,然后转神走到温软面前,打开了锦盒,是一只晶莹剔透的金镶玉的白玉镯子。

金丝精细的缠绕成祥云裹在一截镯子上,点缀得极为好看。

一看这镯子便不是凡品,上辈子做了好几年不受宠的骁王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温软,也就只在那伯爵府时大夫人的手上见到过类似的,但成色绝对比不过这一枚镯子。

“宋大夫人既然这般客气,王妃不妨以我等叨扰为由,把这镯子送给宋大夫人。”

温软点头,心想宋琅之后会成为骁王的左右手,和他的夫人交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温软从盒子中把手镯拿了出来,戴入了手中,用衣服遮掩,届时送礼的时候,也好说一些,不必让宋大夫人觉得是京中送来了。

崔嬷嬷见此只是淡淡一笑,阖起盒子,放回匣子中,挥了挥手手,让端着匣子的宫女把东西端了下去。

温软心道,从宫中出来的,手段就是不一样。

宋大夫人进来,朝温软行了礼后,再朝崔嬷嬷行了平礼。

“宋大夫人太过客气了。”

宋大夫人知晓崔嬷嬷的身份,笑得拘谨却又不失礼数:“王妃和崔嬷嬷都是府上的贵客,自然不能失了礼数。”

太后跟前的红人,但凡传一句话到太后的耳中,都能掀起不小的波浪。

崔嬷嬷看了眼温软,温软心领神会,亲切的上前拉住了宋夫人的手,语声温软:“我与殿下也这段时间以来劳烦宋知州和大夫人你帮助了。”

大启开国之帝仁善,免了君臣之间的跪拜礼,连着臣与臣之间的关系也很是亲和,没有那么多的虚礼。

“应该的,金都来的诸位赶路前来,想必也累了,我已经准备了膳食和住宿的地方让诸位休息。”

温软牵着她的手走进了内室,崔嬷嬷见此甚是识趣并未一起进去。

进了内室,温软便把手上沾上了些许暖意的镯子取了下来,拉起宋大夫人的手,正要把那玉镯套入她的手,宋大夫人忙收回手,受宠若惊的道:“王妃这是做什么。”

温软不容推脱的拉起她的手,略微强硬的把镯子套了进去:“别推脱了,宋知州清廉,我就是想送些不值钱的给你,好让我心里好受些。”

宋大夫人低头看了眼那玉镯,一眼便瞧出质地上乘。

……

这还叫不值钱?!

王妃你到底是有多把钱不当钱了?!

“这是太后赠我的,大夫人可要好好的收藏。”

一听是太后给的,宋大夫人一惊,“这么贵重,我不能收。”

正要褪下玉镯,温软握住了她的手,佯装不悦道:“送出去断然没有收回的道理,且我嫁给殿下之时,太后也赠了我许多首饰,你就无须挂怀了。”

然而不,成婚的时候,太后不喜她这个孙媳妇,也是让人象征性的打了两支精美的金步摇,皇后出手倒是还大方一些,所谓送了许多的首饰,是你刚刚来之前,才刚开始捂热的时候。

见温软如此,宋大夫人也不好推托,只是眼底那亲近之意比以往多了些。

温软心道有钱就是好拉拢人心,难怪上辈子骁王年年都要从王府中支出一大部分银钱,致使不仅她过得紧巴巴的,整个骁王府都过得紧巴巴的。

忽然想起这次成婚的时候,骁王风头正盛,想要巴结他的人,定然送了许多奇珍异宝,不过都全锁在了库房中,由原来的王府管事掌管,她这个无实权的王妃,没娘家依仗,更没有丈夫依仗,自然碰不得。

与宋大夫人说了会话,她便走了,随后温软也让崔嬷嬷他们下去休息。

回了房中,看到放在桌面上的两个木匣子,眼睛蹭了一下就亮了,知道没有人敢闯进来,颠颠巍巍的捧着两个木匣子走到方长霆的床前,把盒子放下,声音颤抖,带着止不住的兴奋:“殿下,咱们的皇祖母送了很多好东西给我。”

方长霆:……

咱们皇祖母,这话说得还真顺溜。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放在她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温软打开了一个匣子,数了数金元宝,随之兴奋的向昏睡的方长霆报数,“二十锭金元宝”

随后又把里边的银票拿出来数了数,声音更加的颤抖:“整整三万两的银票……我觉得我成了个小富婆了。”

也不能怪她小家子气,身为伯爵府的大姑娘,月例也就是十两银子,王妃的月例虽然好了许多,但一个月也只是有三百两银钱,且常要打点关系,经常入不敷出,她何时见过这么多钱了?

没有!

再打开了另外一个匣子,数了数,加上那个空盒,整整十个锦盒,一个个打开放在床上,眼睛扑亮扑亮的,这些首饰拿出去,个个都是上乘的。

“我觉得我今晚抱着这些东西睡,我肯定做梦都能笑醒。”

听着温软的话,方长霆突然觉得好笑,她也就这么点出息了,若是他把整个骁王府给她打理,她还不得乐疯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