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百六十章北疆才俊(一)(1 / 1)

作品:《乱世争霸

边军官员轻轻地笑了笑,然后说道,“这个远东书院,便于八月初一正式开学,书院的司业、博士都是聘请的名士担当,而且,边军统领已经对远东书院做出一些改革,以后这个书院培养的人才便会是边军所需要的人才,所以,边军统领大人很是重视,到时候,不仅统领本人,就连政府的高层官员等人也会到书院任教,而且,下一届科考地题目、类型、形式将会大有变化,这书院便是着变化的过渡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这书院对于各位落榜的书生全部免除一些学费等等,只需要各位自己筹措食宿费用。还有,但凡学院之中某些科目比较好的学生,每年都会有奖学金发放,而且你们还可以撰稿,同时学院将会对你们进行一定的金钱补偿,这谓之润笔。所以,你们完全可以自己获取自己学习的一部分经费的。”

这样的优势对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优惠的,其他的一些私塾、书院之类的都是需要交纳一定的入学费用的,而且也是不管食宿,除了国子监和太学。不过,现在这两个学校已经停业了,而且远在汴京城。所以,还是有很多学生动心的。

汴京将领看着面前的这些学生,然后便大声说道,“如果有人想去的话,请即刻到南城的蓑衣巷学部司衙门报到,又不知道地址的可以由汴京士兵带领!”

顿时,前面的这些落榜的书生之中便开始争相宣告,然后一起结伴向着蓑衣巷赶去。

而剩下来的都是那些中进士的,不过,还有一个人便是司马云梦。

那个边军官员看了看下方的诸人,然后笑了笑,说道,“剩下的各位想必就是此次中进士的各位进士了,在下这厢有礼了!”说着,边军官员对着诸人施了一礼,然后那个边军官员继续说道,“现在已经是巳时末了,今天中午边军统领在醉香楼宴请各位中进士的人,希望到时候诸人都不要迟到,不过,在下建议你们现在还是前去吧。不过,要拿着自己的名刺,这个,你们到府学那里领取,然后尽快赶去吧!”

说完,那些中进士的人都是一阵欢呼,然后便向着府学那边赶去了。

而这时,司马云梦看了看周围已经将要没人了,而且这中间是的人也都要走了,于是也便没有停留,向着反方向的地方走去,那里便是田烈的家,自己在外面也没有什么事情,所以,还是回去呆着吧。

这时,台子上面的那个边军官员慢慢的走了过来,似乎是不经意间的走到了司马云梦的身边,然后看着司马云梦,轻声的说道,“不知这位兄台这要是去哪里?在下可否请兄台一叙?”

司马云梦回首看了看身边的这个穿着白色衣衫的男子,腰间的徽章已经取了下来,但是,司马云梦还是能够辨认的出这个人,便是刚才的那个在高台上宣布榜单一甲的边军官员,不由有些惊讶,不过,司马云梦还是没有在脸上显示出来,而是轻声的说道,“那在下就多谢了!”

“不知这位兄台是想要清静一点的,还是找一个热闹一点的?”这个边军官员继续问道。

司马云梦轻声的笑了笑,说道,“这个便依兄台的!”

边军官员笑了笑,然后便没有再说话了,然后带着司马云梦向着繁华的闹市区走去。

……

边军统领衙门的府邸便是在韩东的府邸之内,前面是一间大客厅,后面是居住的地方,而此时前面的客厅里面已经坐着二十多个人,这二十多个人中包含了一甲的三名,还有二甲的头十五名,这些人在小易的带领下来到了大厅之内,便找了自己的位置然后坐了下来。

而侍者也慢慢的端上了一些茶水给每一个进士都倒了一杯。

过了一会儿,外面的士兵便大声喊道,“统领大人到——”

屋内的诸人便立刻起身,然后看着外面进来的诸人。而边军统领韩东则是最先走进大厅之内。

陈*良、方伯潜、石仲麟则是见过边军统领韩东的,再一次相见,却看见韩东对着他们笑了笑,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方伯潜顿时有些乐呵了。

其他诸人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边军统领的,所以都有些新奇的大领着这个边军的统领,而且还是这么的年轻。

待到韩东慢步走上了最上面的座位上的时候,下面的诸位书生便和官员一起出列,到了韩东的面前,大声说道,“参见统领大人——”然后,便对着前面的韩东深深的施了一礼。

韩东笑着看着下面的诸人然后说道,“各位都坐吧!”

韩东看了一下下面的诸人,然后说道,“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边军政务堂主事、定北行省巡抚张睿张大人、这位是辽西行省巡抚刘俊义刘大人,政务堂户科主事张克强张大人、边军镇统邹春邹将军、远东军校戴宗德戴将军。”

那些书生便再一次的站起身对着诸位大人将军行了一礼,然后便坐了下来。

韩东看着诸人,然后说道,“你们都是我边军的英杰,首先便恭喜你们荣登皇榜,高中进士。你们的才学,我和诸位都是见过的,尤其是此次状元何可非的答卷,让我等尤为欣赏,特别赞叹!”

众人这才恍然意识到这何可非的考试文章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不由都转头看向了坐在前面的何可非。

何可非依旧一袭灰色的长衫使得略显黑瘦的身材更加黑瘦,这时,何可非看着众人望过来的眼光,不由连忙站了起来,说道,“统领谬赞了!”

韩东看着面前的何可非,笑了笑,说道,“你就不要谦虚了,你的文章我亲自看了三遍,而且张大人也看了几遍,觉得你写的文章虽然略显直白,但是对于我们所要求的效果,简直是天造地设的,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建议都是符合我们当今的实情的,可以充分的看出你应该是从其中做过多方面的调查,或者是在乡下生活的缘故,使得你对于乡下的一切格外了解,而且对于一些问题而提出的建议我们都觉的很好,能够实行。”